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三十四
或問“至誠前知”
先生曰:“誠是實理,只是一個良知
實理之妙用流行就是神,其萌動處就是幾
誠神幾,曰聖人
聖人不貴前知;禍福之來,雖聖人有所不免,聖人只是知幾,遇變而通耳
良知無前後,只知得見在的幾,便是一了百了
若有個前知的心,就是私心,就有趨避利害的意
邵子必於前知,終是利害心未盡處
暫無
至誠前知,出自《中庸》第二十四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周敦頤《通書》:“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幾也。誠精故明,神應故妙,幾微故幽。誠神幾曰聖人。”幾,預兆、細微的跡象。 邵子,指邵雍,其以爲人能前知。
就“至誠前知”請教於先生。 先生說:“誠是實理,就是良知。實理的流暢運行就是神,它的初始萌動就是幾。具備誠、神、幾的人叫聖人。聖人對預知不怎麼重現;禍福降臨,聖人也在所難免,聖人只知曉契機,善於應付各種變化而已。良知不分前後,只要看出現在的契機,就能一了百了。如果存個前知的心,那就是私心,就是想要趨利避害。邵子非常看重前知,就是因爲他那趨利避害的私心沒有滌除乾淨。”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