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修易錄 · 五
問:“讀書所以調攝此心,不可缺的
但讀之之時,一種科目意思牽引而來,不知何以免此?”
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雖做舉業,不爲心累,總有累,亦易覺克之而已
且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如此亦只是終日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
任他讀書,亦只是調攝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曰:“雖蒙開示,奈資質庸下,實難免累
竊聞窮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
不肖爲聲利牽纏,甘心爲此,徒自苦耳
欲屏棄之,又制於親,不能捨去,奈何?”
先生曰:“此事歸辭於親者多矣,其實只是無志
志立得時,良知千事萬爲只是一事
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於得失耳!”因嘆曰:“此學不明,不知此處耽擱了幾多英雄漢!”
但讀之之時,一種科目意思牽引而來,不知何以免此?”
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雖做舉業,不爲心累,總有累,亦易覺克之而已
且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如此亦只是終日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
任他讀書,亦只是調攝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曰:“雖蒙開示,奈資質庸下,實難免累
竊聞窮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
不肖爲聲利牽纏,甘心爲此,徒自苦耳
欲屏棄之,又制於親,不能捨去,奈何?”
先生曰:“此事歸辭於親者多矣,其實只是無志
志立得時,良知千事萬爲只是一事
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於得失耳!”因嘆曰:“此學不明,不知此處耽擱了幾多英雄漢!”
暫無
科目,指科舉考試。
有人問:“讀書就是爲了修養我的本心,因此是必不可缺的。但是讀的時候,未免有種爲了科舉考試的意思生出來,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
先生說:“只要良知是純粹的,即便是爲了科舉考試,也不會成爲心的牽絆,就是有一點牽絆,也比較容易發現並克除掉。例如讀書時,良知發現死背的想法是不對的,就克去它;良知發現求速的想法是不對的,就克去它;良知發現有自誇好勝的想法是不對的,就克去它。如此一來,總是把自己的所學所得與聖賢印證,就是一個純乎天理的心。所以無論怎樣去讀書,都是修養本心罷了,怎麼會成爲心的牽絆呢?”
又問先生:“雖蒙老師開導,怎奈自己天資庸下,實在擺脫不掉科舉功名的牽絆。我曾聽說,人的窮困和通達都是由命運安排,天資聰穎的人,對科舉等事情大概會不屑一顧。我爲聲名利祿所牽絆,甘心爲了它而讀書,只能獨自苦惱。想摒除這個念頭,又受制於雙親,不敢撂下,到底該怎麼辦?”
先生說:“把這類事情歸怨於雙親的人真是太多了,說到底,還是他自己沒有志向。志向立得正確,千事萬事之於良知只是一事。讀書作文,怎麼會成爲人的負擔呢?不過是人累在得失上罷了!”先生因而感嘆說:“良知的學問不明,不知因此耽誤了多少英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