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潭詩序
詩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從父薄遊,往來荊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間,衝簸波濤,以爲壯也
登匡廬山,遊赤壁,覽古名賢棲遁嘯詠之跡,有發其志,遂學爲詩,耽酒自放
當其酣嬉顛倒,笑呼歡適,以詩爲娛,顧謂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無以爲意者
其詩不行於時
屋壁戶牖,題墨皆滿,塗污淋漓,以詫家人婦子而已
貧不自謀,家人誚之曰:“何物可憎,徒涴牆戶,曾不可食,其爲畫餅耶!”取筆硯投擲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爲
君不爲怒,亦不變也
一日,郡守出教,訪所謂朱詩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問市中,莫識謂誰,久乃知其爲君也
吏人至門,強君入謁
君衣褐衣,窄袖而長裾,闊步趨府
守下與爲禮,君無所不敢當,長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處田坳林麓之交,終日無人跡
守獨出訪之
老亭數椽欹傾,植竹撐拄,坐守其下
突煙晝溼,旋拾儲葉,煨火燒筍,煮茗以飲守
皁隸忍飢詬罵門外,君若不聞
於是朱詩人之名,譁於郡中,其詩稍稍傳於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衆,訕疾蜂起
而守所以禮君如彼其降,又不爲能詩故
守父故與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講好而報舊德耳
君詩雖由此聞於人,人猶不知重其詩,複用爲謗
嗚呼,可謂窮矣!
凡世之有好於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愜於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樂,雖生死不能易,而豈有所計於外
詩之不足賈於時,以售資而取寵,君誠知之矣
若爲閉關吟諷,凍餓衰沮而不厭,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詩,焉足以撓其氣,而變其所業哉!
君嘗謁予,懷詩數十首爲贄,色卑而詞款,大指自喜所長,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爲信也
豈其刻腸鏤肺,酷於所嗜,雖無所計於外,而猶不能忘志於區區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爲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詩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豈以予文爲足重君之詩於身後哉!
明代詩人、散文家王慎中,爲一個已故貧寒詩癡朱碧潭的詩歌做的詩序,通過詩序中幾件小事概括了詩癡朱碧潭的清貧潦倒一生,對詩癡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充分彰顯了王慎中散文功底。
暫無
詩人朱碧潭君,名汶,以名門世家子弟,少年時隨同父親出遊,往來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陽湖、九江之間,顛簸在波濤之上,以爲壯舉。又登臨廬山,遊賞赤壁,觀覽古聖賢隱居逃世歌嘯詠唱的遺蹟,志氣有所啓發,於是學習作詩,飲酒放浪。每當酒醉高興,呼叫歡笑,便要作詩,自得其樂,還說他人哪能瞭解於我。人們也都輕視他,不把他的詩當回事。他的詩不行於時,只有在自己家裏的牆壁窗戶上,寫得滿滿的,塗得到處皆是,以此來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貧窮得無法謀生,家裏人譏笑他說:“你塗些什麼東西,真討人嫌,只會弄髒牆壁窗戶,又不能吃,難道畫餅充飢!”拿起筆硯往他身上擲去,想以此激怒他,讓他別再作詩。他可不發怒,照舊作詩。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張告示,要尋找所謂朱詩人碧潭的。差人拿着告示到市裏喊問,沒有人認識是誰,最後才知道是朱君。差人到門,強迫朱君去見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長下襬,大搖大擺地上了知府衙門。知府走下座位施禮迎接,朱君無所謂的樣子,作一個揖就坐上賓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點荒僻,處於田頭林尾地方,終日沒有人跡。知府獨去拜訪他。他住的幾椽老亭傾斜要倒,用竹竿撐住,讓知府坐在下面。家裏揭不開鍋,撿一點儲備的樹葉,生起火來,煮幾顆筍,燒水沖茶,款待知府。那些差役忍飢挨餓,在門外罵罵咧咧,朱君就像沒有聽見。於是朱詩人的名字,一府傳開了,他的詩也稍稍有人看了。但是一個布衣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毀謗妒忌全來了。何況知府的所以降低身份給他禮遇,並不是因爲他的詩寫得好,而是因爲知府的父親與朱君的父親是故舊之交,所以與朱君表示修好,報答舊日的交情。朱君的詩雖然由此爲人們知曉,但是人們並不懂得看重他的詩,反而以此誹謗他。唉,真可說是窮到頭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