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芳草 · 蕭寺記夢
客夜怎生過
夢相伴、綺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淒涼,肯來麼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
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夢相伴、綺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淒涼,肯來麼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
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尋芳草·蕭寺記夢》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上片描寫夢境,刻畫了在夢裏與伊人相會的情景。下片說好夢不長,來去匆匆,所望這歡會能到“曉鐘敲破”之時,卻忽而夢斷,頓生悵惘之感。全詞中夢境與現實的強烈反差,使其悽苦之情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尋芳草:詞牌名,又名《王孫信》,雙調五十二字,上片四句四仄韻,下片四句三仄韻。
蕭寺:佛寺。相傳梁武帝蕭衍造佛寺,命蕭子云書飛白大字“蕭寺”。後世遂以蕭寺爲佛寺之稱謂。
怎生:怎樣,怎麼。
吟和:吟詩唱和。
薄嗔(chēn):佯笑:假意嗔怒、故作嗔怪。佯(yáng)笑:假裝笑貌。
恁(nèn):如此。
準擬:準備、打算。郭應祥《減字木蘭花》:“緩歌一曲,野鶩紛紛都退縮。不用多杯,準擬花時日日來。”
曉鐘敲破:晨鐘敲醒,驚破好夢。
乍:剛。燈花墮(duò):燈花墜落。燈花墜落:燈芯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墮:墜落。
瑠璃火:此指琉璃燈,即用角質透明的燈罩遮罩之燈火。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雲:“燈之品極多,每以‘蘇燈’爲最,圈片大者徑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蔣捷《女冠子·元夕》:“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寄居在外的夜晚要怎麼捱過?夢裏有她倚着窗子與我吟詩作對,她故作嗔怪。強作笑顏道:你如果不是心緒這般淒涼,會來與我相聚嗎?
無奈來去都太過匆匆,本來打算讓你陪我到晨鐘敲響的時候,但你纔剛依偎着我,一片燈花墜落,驚醒了我的夢,你已經不見了,眼見只有寺院裏的長明燈在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