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徵賦
蓋聞昏明殊位,貞晦異道,雖景度回革,亂多治寡,是故昇平難於恆運,剝喪易以橫流
皇晉(缺二字
)河汾,來遷吳楚,數歷九世,年逾十紀,西秦無一援之望,東周有三辱之憤,可謂積禍纏釁,固以久矣
況迺陵塋幽翳,情敬莫遂,日月推薄,帝心彌遠
慶靈將升,時來不爽,相國宋公,得一居貞,回乾運軸,內匡寰表,外清遐陬
每以區宇未統,側席盈慮
值天祚攸興,昧弱授機,龜筮元謀,符瑞景徵
於是仰祗俯協,順天從兆,興止戈之師,躬暫勞之討
以義熙十有二年五月丁酉,敬戒九伐,申命六軍,治兵於京畿,次師於汳上
靈檣千艘,雷輜萬乘,羽騎盈塗,飛旍蔽日
別命羣帥,誨謨惠策,法奇於三略,義祕於六韜
所以鉤棘未曜,殞前禽於金墉,威弧始彀,走鈒隼於滑臺
曾不逾月,二方獻捷
宏功懋德,獨絕古今
天子感東山之劬勞,慶格天之光大,明發興於鑑寐,使臣遵於原隰
餘攝官承乏,謬充殊役,皇華愧於先雅,靡盬悴於徵人
以仲冬就行,分春反命
塗經九守,路逾千里
沿江亂淮,溯薄泗、汳,詳觀城邑,周覽丘墳,眷言古蹟,其懷已多
昔皇祖作藩,受命淮、徐,道固苞桑,勳由仁積
年月多歷,市朝已改,永爲洪業,纏懷清歷
於是採訪故老,尋履往跡,而遠感深慨,痛心殞涕
遂寫集聞見,作賦撰徵,俾事運遷謝,託此不朽
系烈山之洪緒,承火正之明光
立熙載於唐後,申贊事於周王
疇庸命而順位,錫寶珪以徹疆
歷尚代而平顯,降中葉以繁昌
業服道而德徽,風行世而化揚
投前蹤以永冀,省輶質以遠傷
睽謀始於蓍蔡,違用舍於行藏
庇常善之罔棄,憑曲成之不遺
昭在幽而偕煦,賞彌久而愈私
顧晚草之薄弱,仰青春之葳蕤
引蔓穎於鬆上,擢纖枝於蘭逵
施隆貸而有渥,報涓塵而無期
歡太階之休明,穆皇道之緝熙
惟王建國,辨方定隅,內外既正,華夷有殊
惟昔《小雅》,逮於班書,戎蠻孔熾,是殛是誅
是以宣王用棘於獫狁,高帝方事於匈奴
然侵鎬至涇,自塞及平
窺郊伺鄙(缺四字
)慕攜王之矯虔,階喪亂之末寧
竊強秦之三輔,陷隆周之兩京
雄崤、澠以制險,據繞而作扃
家永懷於故壤,國願言於先塋
俟太平之曠期,屬應運之聖明
坤寄通於四瀆,乾假照於三辰
水潤士以顯比,火炎天而同人
惟上相之睿哲,當草昧而經綸
總九流以貞觀,協五材(傳注五才,從《藝文類聚》改)而平分
時來之機,悟先於介石,納隍之誡,一援於生民
龜筮允臧,人鬼同情
順天行誅,司典詳刑
樹牙選徒,秉鉞抗
弧矢罄楚孝之心智,戈棘單吳子之精靈
迅三翼以魚麗,襄兩服以雁逝
陣未列於都甸,威已振於秦、薊
灑嚴霜於渭城,被和風於洛戚
就終古以比猷,考墳冊而莫契
昔西怨於東徂,今北伐而南悲
豈朝野之恆情,動萬乘之幽思
歌零雨於《豳風》,興《采薇》於周詩
慶金墉之凱定,眷戎車之遷時
佇千里而感遠,涉弦望而懷期
詔微臣以勞問,奉王命於河湄
夕飲餞以俶裝,旦出宿而言辭
歲既晏而繁慮,日將邁而戀乖
闕敬恭於桑梓,謝履長於庭階
冒沈雲之ㄙ藹,迎素雪之紛霏
凌結湍凝清,風矜籟以揚哀
情在本而易阜,物雖末而難懷
眷餘勤以就道,苦憂來其城頹
爾乃經雉門,啓浮樑,眺鍾巖,越查塘
覽永嘉之紊維,尋建武之緝綱
於時內慢神器,外侮戎狄
君子橫流,庶萌分析
主晉有祀,福祿來格
明兩降覽,三七辭厄
元誕德以膺緯,肇回光於陽宅
明思服於下武,興繼代以消逆
簡文因心以秉道,故衝用而刑廢
孝武捨己以杖賢,亦寧外而治內
觀日化而就損,庶雍熙之可對
閔隆安之致寇,傷龜玉之毀碎
漏妖兇於滄洲,纏釁難而盈紀
時焉依於晉、鄭,國有蹙於百里
賴英謨之經營,弘兼濟以忘己
主寰內而緩虞,澄海外以漬滓
至如昏祲蔽景,鼎祚傾基
《黍離》有嘆,《鴻雁》無期,瞻天命之貞符,秉順動而履機
率駿民之思效,普邦國而同歸
蕩積霾之穢氛,啓披陰之光暉
反平陵之杳藹,復七廟之依稀
務役簡而農勸,每勞賞而忠甄
變時雍於祖宗
(缺六字
)掃逋醜於漢渚,滌僭逆於岷山
羈巢處於西木,引鼻飲於源淵
惠要衤棘而思韙,援冠弁而來虔
視冶城而北屬,懷文獻之收揚
匪元首之康哉,孰股肱之惟良
譬觀曲而識節,似綴組以成章
業彌纏而彌微,事愈有而莫傷
次石頭之雙岸,究孫氏之初基
幸漢庶之漏網,恁江介以抗維
初鵲起於富春,果鯨躍於川湄
匝三世而國盛,歷五僞而宗夷
察成敗之相仍,猶脣亡而齒寒
載十二而謂紀,豈蜀滅而吳安
衆鹹昧於謀兆,羊獨悟於理端
請廣武以誨情,樹襄陽以作藩
拾建業其如遺,沿萬里而誰難
疾魯荒之訁皮辭,惡京陵之譖言
責當朝之憚貶,對曩籍而興嘆
敦怙寵而判違,敵既勍而國圮
彼問鼎而何階,必先賊於君子
原性分之異託,雖殊塗而歸美
或卷舒以愚智,或治亂其如矢
謝昧跡而託規,卒安身以全裏
周顯節而犯逆,抱正情而喪己
薄四望而尤眄,嘆王路之中鯁
蠢于越之妖燼,敢凌蹈於五嶺
崩雙嶽於中流,擬兇威於荊郢
隱雷霆於帝坐,飛芒鏃於宮省
於時朝有遷都之議,人無守死之志
師旅痛於久勤,城墉闕於素備
安危勢在不侔,衆寡形於見事
於赫淵謀,研其神策
緩轡待機,追奔躡跡
遇雷池而振曜,次彭蠡而殲滌
穆京甸以清晏,撒多壘而寧役
造白石之祠壇,懟二豎之無君
踐掖庭以幽辱,凌祧社而火焚
愍文康之罪己,嘉忠武之立勳
道有屈於災蝕,功無謝於如仁
訊落星之饗旅,索舊棲於吳餘
跡階今而不見,橫榛奔以荒除
彼生成之樂辰,亦猶今之在餘
慨齊吟於爽鳩,悲唐歌於《山樞》
吊僞孫於塗首,率君臣以奉疆
時運師以伐罪,偏投書於武王
迄西北之落紐,乏東南以振綱
誠鉅平之先覺,實中興之後祥
據左史之攸徵,胡影跡之可量
過江乘而責始,知遇雄之無謀
厭紫微之宏凱,甘陵波而遠遊
越雲夢而南溯,臨浙河而東浮
彀連弩於川上,候蛟龍於中流
爰薄方與,乃屆歐陽
入夫江都之域,次乎廣陵之鄉
易千里之曼曼,溯江流之湯湯,洊赤圻以經復,越二門而起漲
眷北路以興思,看東山而怡目
林叢薄,路逶迤,石參差,山盤曲
水激瀨而駿奔,日映石而知旭
審兼照之無偏,怨歸流之難濯
羨輕魵之涵泳,觀翔鷗之落啄
在飛沈其順從,顧微躬而緬邈
於是抑懷蕩慮,揚榷易難
利涉以吉,天險以艱
於敵伊阻,在國斯便
勾踐行霸於琅邪,夫差爭長於黃川
葛相發嘆而思正,曹後愧心於千魂
登高堞以詳覽,知吳濞之衰盛
戒東南之逆氣,成劉後之宋聖
藉鹽鐵之殷阜,臨淮楚之剽輕
盛几杖而弭心,怒抵局而遂爭
忿爰盎之扶禍,惜徒傷於家令
匪條侯之忠毅,將七國之陵正
褒漢藩之治民,並訪賢以昭明
侯文辯其誰在,曰鄒陽與枚生
據忠辭於吳朝,執義說於樑庭
敷高才於兔園,雖正言而免刑
闕里既已千載,深儒流於末學
欽仲舒之睟容,遵縫掖於前躅
對園囿而不闚,下帷幙而論屬
相端、非之兩驕,遭弘、偃之雙慝
恨有道之無時,步險塗以側足
聞宣武之大閱,反師旅於此廛
自皇運之都東,始昌業以濟難
抗素旄於秦嶺,揚朱旗於巴川
懼帝系之墜緒,故黜昏而崇賢
嘉收功以垂世,嗟在嗣而覆旃
德非陟而繼宰,釁逾禹其必顛
造步丘而長想,欽太傅之遺武
思嘉遁之餘風,紹素履之落緒
民志應而願稅,國屯難而思撫
譬乘舟之待楫,象提釣之假縷
總出入於和就,兼仁用於默語
弘九流以拮四維,復先陵而清舊宇
卻西州之成功,指東山之歸予
惜圖南之啓運,恨鵬翼之末舉
發津潭而回邁,逗白馬以憩舲
貫射陽而望邗溝,濟通淮而薄角城
城坡陀也兮淮驚波,平原遠兮路交過
面艽野兮悲橋梓,溯急流兮苦磧沙
敻千里而無山,緬百穀而有居
被宿莽以迷徑,睹生煙而知墟
(缺六字
)謂信美其可娛
身少長於樂土,實長嘆於荒餘
(缺四字
)具瘁
直歲寒之窮節
視層雲之崔巍,聆悲飆之掩屑
彌晝夜以滯淫,怨凝陰之方結
望新晴於落日,起明光於躋月
眷轉篷之辭根,悼朔雁之赴越
披微物而疚情,此思心其可說
(《藝文類聚》作「而可歇」
)問徭役其幾時,駭閱景於興沒
感曰歸於《采薇》,予來思於雨雪
豈初征之懼對,冀鸛鳴之在垤
(缺四字
)逾宿,騖吾楫於邳鄉
奚車正以事夏,虺左相以輔湯
綿三代而享邑,廁踐土之一匡
嗟仲幾之寵侮,遂舍存以徵亡
喜薛宰之善對,美士彌之能綱
升曲垣之逶迤,訪淮陰之所都
原入跨之達恥,俟遭時以遠圖
舍西楚以擇木,迨南漢以定謨
亂孟津而魏滅,攀井陘而趙徂
播靈威於齊橫,振餘猛於龍且
觀讓通而告豨,曷始智而終愚
迄沂上而停枻,登高杞而不進
石幽期而知賢,張揣景而示信
本文成之素心,要王子於雲仞
豈無累於清霄,直有概於貞吝
始熙績於武關,卒敷功於皇胤
處夷險以解挫,弘憂虞以時順
矜若華之翳晷,哀飛驂之落駿
傷粒食而興念,眷逸翮而思振
戾臣山而東顧,美相公之前代
嗟殘虜之將糜,熾餘猋於海濟
驅鮐稚於淮曲,暴鰥孤於泗澨
託末命(缺二字
)雲,冀靈武之北閱
惟授首之在晨,當盛暑而選徒
肅嚴威以振響,漸溫澤而沾腴
既雲撒於朐城,遂席捲於齊都
曩四關其奚阻,道一變而是孚
傷炎季之崩馳,長逆布以滔天
假父子以詐愛,借兄弟以僞恩
相魏武以譎狂,宄謨奮於東藩
桴未噪於東郭,身已馘於樓門
審貢牧於前說,證所作於舊徐
聆泗川之浮磬,玩夷水之賓珠
草漸苞於熾壤,桐孤幹於嶧隅
慨禹跡於尚世,惠遺文於《夏書》
紛徵邁之淹留,彌懷古於舊章
商伯文於故服,鹹徵名於彭、殤
眺靈壁之曾峯,投呂縣之迅樑
想蹈水之行歌,雖齊汨其何傷
啓仲尼之嘉問,告性命以依方
豈苟然於迂論,聆寓言於達莊
於是濫石橋,登戲臺
策馬釣渚,息轡城隅
永感四山,零淚雙渠
怨物華之推驛,慨舟壑之遞遷
謂徂歲之悠闊,結幽思之方根
感皇祖之徽德,爰識衝而量淵
降俊明以鏡鑑,迴風猷以昭宣
道既底於國難,惠有覃於黎元
士頌歌於政教,民謠詠於渥恩
兼《采芑》之致美,協《漢廣》之發言
強虎氐之搏翼,氵屬雲網於所禁
驅黔萌以蘊崇,取園陵而湮沈
錫殘落於河西,序淪胥於漢陰
攻方城而折扃,擾譙潁其誰任
世闕才而貽亂,時得賢而興治
救祖考之邦壤,在幽人而枉志
體飛書之遠情,悟犒師之通識
迨明達之高覽,契古今而同事
拔淵謨於潛機,騁神鋒於雲旆
驅斥澤而風靡,蹙坑谷而鳥竄
中華免夫左衽,江表此焉緩帶
既克黜於肥六,又作鎮於彭沛
晏皇途於國內,震天威於河外
掃東齊而巳寧,指西崤而將泰
值秉均而代謝,實大業之興廢
心無忝於樂生,事有像於燕惠
抱明哲之不伐,奉宏勳而是稅
捐七州以爰來,歸五湖以投袂
屈盛績於平生,申遠期於暮歲
訪曩載於宋鄙,採《陽秋》於魯經
晉申好於東吳,鄭憑威於南荊
故反師於曹門,將以塞於夷庚
納五叛以長寇,伐三邑以侵彭
美西之忠辭,快韓厥之奇兵
追項王之故臺,跡霸楚之遺端
挺宏志於總角,奮英勢於弱冠
氣蓋天而倒日,力拔山而傾湍
始飆起於勾越,中電激於衡關
興偏慮於攸吝,忘即易於所難
忌陳錦而莫照,思反鄉而有嘆
且夫殺義害嬰,而忄戛豐疑,紲賢不策,失位誰持
迨理屈而愈閉,方怨天而懷悲
對駿騅以發憤,傷虞姝於末詞
陟亞父之故營,諒謀始之非託
遭衰嬴之崩綱,值威炎之結絡
迄皓首於阜陵,猶謬覺於然諾
視一人於三傑,豈在己之庸弱
置豐沛而不舉,故自同於俎鑊
發卞口而遊歷,迄西山而弭轡
觀終古之幽憤,懷元王之衝粹
丁戰國之權爭,方恬心於道肆
學浮丘以就德,友三儒以成類
潔流始於初源,累仁基於前美
撥楚族之休烈,傳芳素於來祀
強見譽於清虛,德致稱於千里
或避寵以辭姻,或遺榮而不仕
政直言以安身,駿絕才以喪己
驅信道之成終,表昧世之虧始
悟介焉之已差,則不俟於終日
既防萌於未著,雖念德其何益
爾乃孟陬發節,雷隱蟄驚
散葉荑柯,芳花飾萌
麥萋萋於旄丘,柳依依於高城
相雎鳩之集河,觀鳴鹿之食萍
沂泗遠兮清川急,秋冬近兮緒風襲
風流蕙兮水增瀾,訴愁衿兮鑑戚顏
愁盈根而際,戚發條而成端
嗟我行之彌日,待徵邁而言旋
荷慶雲之優渥,周雙七於此年
陶逸豫於京甸,違險難於行川
轉歸玄而眷戀,望修檣而流漣
願關鄴之遄清,遲華鑾之凱旋
穆淳風於六合,溥洪澤於八埏
頒賢愚於大小,順規矩於方圓
固四民之獲所,宜稅稷於萊田
苦邯鄲之難步,庶行迷之易痊
長守樸以終稔,亦拙者之政焉
《撰徵賦》是謝靈運的賦作。樑·沈約《宋書》卷六十七載:高祖伐長安,驃騎將軍道憐居守,版爲諮議參軍,轉中書侍郎,又爲世子中軍諮議,黃門侍郎。奉使慰勞高祖於彭城,作《撰徵賦》。
暫無
聞說過昏愚與明智將永遠是處於完全對立的位置,堅貞與晦昧也屬於是完全相反的意義,雖然經過了平安的過渡而恢復了晉室的皇統,但是天下至今亂象頻仍,並且現在所轄的區域也已顯得非常之狹小。所以總難於讓人能夠相信,這一時的太平的景象又能維持多久,因爲這一派喪亂衰敗的景象依舊在任意地橫行。我晉朝的江山已經丟棄了黃河和汾水兩岸的大片疆土,被迫遷徒到了春秋時期這吳、楚的故國舊地,至今雖然已經歷了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廢帝、簡文帝、孝武帝、安帝等九朝皇帝,所統治時間也已有了一百多年之久,但是陝西這一帶的關中舊地竟然沒有一點前來勤王救駕的願望;特別是燕、趙、魏這些東周古國也竟然敢於連續三次對我朝進行大規模入侵這實在令人非常憤慨,也可以說從此又留下了嚴重的禍根,以及引發那沒完沒了而糾纏不清的爭端,這一切的一切雖然爲時已久,但面對這殘酷的現實人們一刻也不能忘懷。況且現況是皇陵與祖塋已統統湮沒在茂密的野草亂木叢中,雖然有真誠的敬仰卻不能如願以賞,隨着時光的流逝和日月的推移,就是當初曾經懷着非常迫切心願的皇上也隨之而愈來愈淡漠了。慶雲、靈芝之類祥瑞即使已經升堂入室,但是美好時光的來臨卻又遙遙無期。現在只有相國宋公(劉裕)還能爲社稷恪守正道而辛勤操勞,正以回天之力在執掌着朝廷樞密並運轉着軍政軸心,對內是旨是匡正京都地區直至千里之內統治,對外則是在努力地清理國境邊陲那鞭長所及之處憂患。每日裏都因爲天下尚未完成統一而一味深思遠慮以至坐臥不安。這一切都是上天爲了讓國家能夠迅速復興而所賜予的福祉,所以也對我們這些柔弱無知的臣民在暗授機宜,並藉助於龜卜筮佔從而確定社稷的方針大計,結果所呈現的也是一派吉祥的徵兆。於是人們虔敬地信仰那神祗並做到俯首聽命,並真誠地順從天意以應承那良願吉兆。大興那平息戰亂的仁義之師,屈身暫代從而肩負着對頑敵進行討伐的歷史重任。茲於義熙十二年(416)五月丁酉之日已正式起兵,機智而謹慎地發起了第九次討伐的神聖戰爭,首先是對領軍、護軍、左衛、右衛、驍騎、遊擊等六軍將士,在京都附近舉行了秋季大練兵儀式,因而讓軍隊駐紮在這汴水下游的河灘之上。靈活的戰船已擁有成百上千艘之數,雷鳴般的兵車也竟達到成千上萬輛之多,沿途還遍佈了皇帝的宿衛和儀仗的羽林軍騎兵,那些旗竿用犛牛尾巴和五采羽毛所裝飾的旌旗遮住了太陽。在分別任命完畢各路統帥之後,接着並對他們統一作了戰略部署並分別面授機宜,具體地講解了最能體現兵法精微的《三略》,以及事關戰術奧祕的《六韜》。銳利兵器如鉤棘槍頭雖然還不夠錚亮,但是已足以讓那些飛禽走獸墮落於堅固的城牆之下。威力巨大的弧矢弓箭也開始拉成了滿弓,那些如同隼鳥喙嘴的小葉矛鈒正簇擁在一起而直奔河南滑臺。在尚未超過一個月時間之內,有二個方面軍已獻上了勝利的捷報。首立大功也就是初彰盛德,真可謂古今稀有而被稱爲天下獨絕。天子也不由得感慨他有象《詩經·豳風·東山》所頌揚的那麼勞苦功高,而應當熱烈地慶祝這一感動上蒼的顯赫功勳。元帥自從發兵興師之後就已衣不解帶,大臣也在那廣闊平坦或低窪潮溼的原野裏宿營。我以暫行代理的身份擔任了這一目前尚無適當人選的崇高職位,真的是感到僥倖而獲得到了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會,因而心中也常常“皇皇者華”而如《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所言,又象《詩經·唐風·鴇羽》中那樣“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僅是個雖然辛勤勞作於王事卻憂心忡忡的出征者。從去年仲冬之月即已取道出行,卻直至今年春分時節才前來複命。途中一共經過了九個州郡,途經行程長逾千里之外。沿着長江兩岸狂奔亂走才終於進入了淮水流域,接着又溯流而上來到了泗水與汳水流域。沿途我詳細地視察了一些鄰近的城邑,並且祭掃了附近的一些古人的陵墓。在此地憑弔那古代的遺蹟,當然是感慨良多。昔日先祖父(謝玄)曾任藩鎮統帥,受命駐防在淮陰、徐州一帶前線,致使這裏的城邑道路如同桑樹的根基那樣堅固,此等特殊的功勳皆是出於仁義而所積聚。這些難忘的歲月我都已親身經歷,斗轉星移之間朝野上下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那已成爲永遠的過去的豐功偉績,卻時時仍然綿纏於心而且歷歷在目。於是我採訪了一些頗有見識的老前輩,並通過親身的遊歷去體驗那前人的往事陳跡。於是產生了深深的感慨,因而也常常痛心疾首而潸然淚下。於是將所採集的以下所見所聞,撰寫了這一篇《撰徵賦》。即使是已經事過境遷,但也可以寄存這不磨滅的往事於人們的記憶之中,並讓這些記憶永垂不朽,其賦辭說: 統觀自炎帝烈山氏以來世代相傳的皇統帝業,均能象掌火大臣火正那樣璀燦光明。能夠在唐虞之後弘揚祖宗功業的,只有申伯所輔佐的周宣王姬靜。他能與衆大臣共同順應天命,從而匡正自己的身份位置,並能賞賜諸侯玉圭手版,併爲之勘定所封的疆域。雖然經歷了那麼久遠的年代,卻仍能一直能保持着社會的平安穩定,並且充分地發展了中古之後的繁榮昌盛。其鴻圖大業之所以能如此永久,是因爲他能潛心修養,以至使得其德政更加美好,從而使得良好的社會風氣盛行於世,並且能發揚光大。踏着那前人的足跡前進,可使人充滿着希望,如乘坐輕車和行走熟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眼觀六路並耳聽八方的智者賢哲,開始都是專司蓍龜筮卜而德高望重之人,即使他們雖然不受重用也一樣能夠捨身成仁。 聖賢之所以能受到上天的蔭庇,主要是因爲他們能夠堅持行善救人活物,而不是隨隨便便地甩人棄物,就憑籍他們能夠委曲求全這一點,上天也不會隨便將他們遺忘。雖然光明能讓陰冷處的人們都能得到溫暖,但是那種安享賜與愈久的人則愈加自私。環顧這晚秋時節的小草,它們是那麼的軟弱無力,仰望那春季青蔥色的樹木,又是那麼的茁壯茂盛。松樹引領着豐穎的藤蔓,沿着自己的軀幹而扶搖直上,蘭蕙則舒展自己苗條的枝葉,使之伸向四面八方。向那萬物普施深透滋潤的甘露時雨,有如皇上所賜的隆恩,但是爲了報答這涓涓細水和點點微塵之恩,也象是那麼遙遙無期。歡呼那如同“三公”的“太階星”是那麼的清明而美好,真值得人們肅穆恭敬的,是那英明帝王治國之道的燦爛光芒。 但凡歷代開國帝王建立國家,都能明辨四方利害而平定邊陲荒漠之地,內外略定之初,便能制定出對待少數民族不同的政策。昔日《詩經·小雅》之所以被收編在《漢書》之中,就是因爲從中可知曉當時古西戎的一支戎蠻族是何等猖獗,顯然可見其罪行應受到嚴厲的懲罰以至連遭誅殺。原來周宣王姬靜是常用帶刺的荊棘來對待獫狁的,而漢高祖劉邦則採用醫藥之術與治病方劑等辦法來對待匈奴單于的。然而其結果卻是讓他們長驅直入,從而侵佔了我鎬京乃至涇河之濱,讓硝煙和蹄塵從塞外荒漠波及到了這肥沃的平原地區。他們先是窺竊我遠郊而伺機於邊陲,接着是覬覦我京畿之地。他們所崇拜的竟是周攜王姬餘的那種敲詐和掠奪手段,所採用的是蠶食策略從而一步一步地使得時勢動盪不安。他們既竊取了原強大秦國京城附近的三輔地區,又攻陷了原周朝興隆的鎬京、洛邑二座京都。雖然雄偉的河南西部崤山以及澠池是出奇制勝的天險,佔據了以地勢險要而著稱的陝西繞溜也算是關隘門戶。遠離家園的人們會永遠懷念故土,在報效國家之時會殷切思念祖先的陵墓。等到天下太平之時人們的心境將會豁然開朗,這一切的一切都寄希望於應運而生的明達聖賢。大地的暢通主要寄託於那“四瀆星”的照耀,以及與之對應的長江、黃河、淮河、濟河四大河流,長天的光明則藉助於日夜照耀着的日、月、星“三辰”。雨水滋潤土地如同是臣子以光明磊落的智能輔佐那自己的君王,明亮溫暖着天空則好象是那些同心同德的同仁。惟有那神聖“上相星”的睿智明哲,相對於那些尚未開化的愚昧之徒、草茫人士可謂是濟世經綸。集合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九流的智慧,並使之各顯神通,則可協調金﹑木﹑水﹑火﹑土五行充分發揮作用,而且也可使之和諧共處而均衡發展。要掌握好這時來運轉的大好機遇,首先應當領悟到的是,必須具有岩石一般堅貞的心,能讓黎民百姓統統聽信他那居住到城壕之中去可脫離水深火熱的急切勸告,因他靈活地援引了記敘周始祖后稷誕生的《詩經·大雅·生民》的道理。當時龜卜與筮佔的方法的確實是很好,因爲也許人間和鬼域的情況竟大致相同。雖然是順從天意去進行誅殺凶逆,但是也要由掌管典籍的法官通過審慎分析研究再定案斷獄。樹立起了表示軍令的牙旗之後,要認真地挑選好作戰的士兵,高舉起象徵着掌握兵權的斧鉞,以及進行軍事指揮的旌旗。西漢楚孝王劉囂(漢宣帝、衛婕妤的第三個兒子)曾爲了“多作兵弩弓數十萬”而費盡心機,揮舞金戈銀戟而倡亂七國的吳王劉濞(劉邦侄子,劉仲之子)曾以爲訴諸武力即可獨佔天下,從而扭曲了自己的靈魂。 大小不等的三翼戰船正在迅速地佈置“魚麗”陣,左輔右弼的四馬戰車也擺下了“雁逝”陣。雖然當時都城郊外的陣地尚未擺佈完畢,然而其威武的雄風卻已震驚了秦薊那邊塞之地。好象嚴寒霜凍已降落在咸陽渭城,也好象溫暖微風已吹拂於洛水河灣。根據當前的嚴峻形勢所作出的與之相適應的長遠謀劃,與考察古老典籍《三墳》和古代帝王祭祀詔書的精神大相吻合。從前西方的怨恨往往來自東方不斷的征討,現在所進行的北伐當然也同樣來自於南方普遍的悲憤。這不僅僅是朝廷與民間上下的一致意見,同時也出自被震驚的“萬乘之尊”天子潛藏於內心的深謀遠慮。歌唱那誠懇樸實而又莊重嚴肅地傳達情感和祝願的《詩經·豳風》中“我來自東,零雨其蒙”詩句,流行的還有那描述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情懷的《詩經·小雅·采薇》。在這歡呼攻克有堅固城牆的金墉而勝利凱旋之際,也牽掛那長途跋涉於兵車的艱苦將士。他們長時間地駐留在千里之外當然會更加感到路途的遙遠,每當那弦月變成望月之時,他們的心中必然會懷着與家人團圓的期待。下詔書令微臣到前線進行勞軍慰問,我奉帝命已來到這水草交接的江河水濱。日落黃昏之際美酒餞行之後便整裝出發,拂曉清晨之際就離開宿營之地到達此地,而對大家發表一通慰問犒勞的親切致辭。每當歲末年終之時,大家對家庭都有諸多的深切思念,每當一日伊始之際,都會對家人充滿離別後的依戀。對於故鄉的父老也已缺少了往日恭敬的問候,但是在這冬至之日,也還斷絕不了到廳堂臺階去對祖宗進行祭拜。頭頂沉重昏暗的濃雲,身披飛舞飄揚的白雪。寒冰凍結之下的急流仍然是那樣顯得清澈而凝重,清風吹奏孔竅所發出的聲音卻顯得格外的悲涼而抑揚。情感作爲心理活動的根本性傾向,也最易不斷地豐富而臻於高漲,萬事萬物雖然有如末梢,但是也確實難於讓人忘懷。懷着尚存的勤勉精神就此踏上艱辛的征途,帶着苦惱和憂愁來到了這一片消沉的城邑。 當通過皇宮禁城的雉門後,便從護牆河的浮橋上邁步啓程,一邊眺望着遠處隱隱約約的鐘山,一邊跨越着腳下的滔滔查塘河。趁機瀏覽這縱橫交錯且悠長秀麗的江水,尋覓當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的政治綱領和法度。如今國內代表王權的玉璽、寶鼎之類神器已被受輕慢,而對外來說則是祖國正受到北方與西北少數族戎狄的侮辱。由此而使士人君子在四處飄流之際而淚水橫流,黎民百姓也因此成爲氓流,而過着分崩離析的悽慘日子。實該好好地主持東晉王朝對天地的祭祀,讓人們的福祉和祿位早日光臨。日月兩顆明星所投下的光芒讓我們可以觀賞那萬物,但願王莽篡位時使我炎漢所遭遇的二百一十年的“赤厄”早些過去。東晉元帝(司馬睿)因爲其賢德因而誕生了一大批經天緯地的英才,好象讓太陽轉過身來,返照關着衆生的府邸住宅。明帝(司馬紹)一心希望做那《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所說的“世有哲王”,以振興這隔代相傳所繼承的天下,並且徹底消除產生叛逆的隱患。簡文帝(司馬昱)因爲他心地善良且仁慈友愛而能一直堅持正道,故而能謙慮和諧地治理好國家,並從些廢除了酷刑。孝武帝(司馬曜)能捨棄自己的利益而全仗那些賢德之人,也就能安定外部而且治理好內部。總的看來形勢正在日益好轉,但是也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願和樂昇平的景象可以由此而抵消。應當痛心的是安帝(司馬德宗)隆安年間所招致的那場外族入侵浩劫,其中最令人悲傷的,是那龜甲和玉器等國家的聖器均已被毀壞殆盡。而那些奸邪兇惡之人卻能於滄州安然漏網,從此縈纏心頭的裂痕及其所引起的災難性爭端,好象那一團毫無頭緒的散絲亂麻。當時人們無從寄託的險惡形勢,如同那《春秋左氏傳》中所說的,“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幸虧國家正處於十分艱難緊迫之時,卻出現了大夫百里奚一類俊傑人物。依賴着他們的智能謀略所進行經營治理,他們忘我的精神才使得我國力逐漸強大,從而也使天下人民倍受其惠。他們所主持治理的京都周圍乃至千里之內均已從憂患中得到緩解,從而也澄清了被海外惡水侵蝕所遺留的污跡和渣滓。至於那如同混亂邪惡的狂風也會遮蔽美麗的景緻一樣,這象徵着國運的巨鼎一旦傾斜也會動搖祖國的根基。《詩經·王風·黍離》中記載有那因爲亡國之痛的不斷嘆息聲,又好象《詩經·小雅·鴻雁》中的“于飛”那樣遙遙無期。人們嚮往着上天所主宰的象徵好命運的禎祥瑞符早日出現,然而那萬事萬物的運動都要順應這事物發展的固有規律。應當讓所有具有聰明才智的傑出人士思圖爲國爲民效力,使普天之下的大小邦國一同前來朝見歸順。要盪滌那些陰霾沉積的骯髒而邪惡的濁氣,重新煥發出曾經籠罩在陰暗之中的燦爛光輝。應當一反漢昭帝劉弗倉促所建的平陵那幽深渺茫的狀態,恢復現在已經依稀彷彿的那供奉帝王祖先七廟的莊嚴。務必儘快地實行精簡徭役和勸民務農政策,要每年獎賞那些辛勤勞作者,並要對其進行忠貞的甄別。要變革時下已經壅阻的祖宗成法,創造出嶄新而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要掃除遠至漢水之濱的亡命流寇,盪滌那怕是已逃往冰雪覆蓋的四川岷山的那些僭逆。要讓他們象動物一樣,巢居窩住在遙遠西方的叢林之中,去深深體會一下古“駱越人”用鼻子去小心飲水的奧祕。如果欲行善舉的話,也可以在施惠之時捐贈他們一些較好的衣裳,讓他們在對我們表示誠敬之時,也知道手持着頂戴而恭敬地行個冠禮。 一看到吳王夫差爲了鑄劍所築的南京朝天宮後面的冶城已經屬於北方,心中就不由得懷念那些已被丟失的重要文獻資料應當開始收集起來,並加以彰揚。現在已沒有了歌頌太平的《書·益稷》中皋陶所說的“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清明世界,又怎能懂得賢能官吏之所以被稱之爲國家的股肱。譬如能識譜讀曲的人必定認識樂理的節拍和節奏,這好似能綴字組詞的人自然而然可連結段落而成就篇章。隨着那豐功偉業的越來越顯赫,綿纏惻隱之心則應越來越謙卑,事務越加繁多之際則越不要爲之而大傷腦筋。 途中駐留在石頭城沿河的兩岸,爲的是探究孫權當年開創帝業的情況。幸虧當時有大量漢朝的平民百姓死裏逃生來到這裏,憑籍這條長江天險,進行頑強地抵抗,才得以維持不滅。孫氏家族最初於會稽郡富春而名聲鵲起,後來果然如同那鯨魚一樣,從水草交接處一躍而上了河岸。東吳經歷了孫堅、孫策、孫權三世的輾轉發展才逐漸強盛起來,然而在歷經了孫策、孫權、孫亮、孫休、孫皓五代政權後又遭到宗夷族滅的下場。仔細考察其成功和失敗相繼發生的原因,不難發現的是,猶如脣亡而齒寒所步的是蜀漢滅亡的後塵。古來以十二年爲一紀,豈能讓西蜀既已經滅亡而東吳尚能單獨平安。當時衆人均沉迷於謀求什麼先兆,唯獨泰山羊氏家族已領悟出,如何從中理出端倪。因爲請教廣武君羊祜,得到了明確教誨和準確信息,從而才確立了鎮守襄陽的杜預作爲重要藩鎮。如果收拾建業城能如同被人所遺棄的那麼容易,沿途萬里有誰還會感到真的有那麼困難。痛恨那齊魯荒涼之地的偏邪不正的言論,厭惡那高丘大阜一般的誣陷中傷的讒言。應當責備當朝權貴的畏懼和貶斥,又對他們的祖籍發出感慨和嘆息。 東晉王敦(字處仲,琅琊臨沂人,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州刺史,漢安侯)敢於恃寵叛逆,說明敵人已經非常強大而國家卻處於崩潰毀滅姿態。他企圖問鼎篡晉所通過的是什麼發展階段,必定是先當賊人後做君子。人的本性之所以存在着顯著的區別是因爲他們有着不同的依託,雖然經歷的有所不同,但是應當同歸於美好。或是以各自的形式分別表現出愚蠢和智能,或是大治和大亂卻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謝鯤(字幼輿,陳郡陽夏人,豫章內史,鹹亭侯)曾在私下裏對王敦進行過忠告和規勸,因此最後既能繼續安身立命而又保全了身家性命。周顗(字伯仁,安城人,尚書左僕射)敢於大呼大叫“賊臣王敦傾覆社稷”,表現出了氣節然而卻冒犯了凶逆,他極力保護王導(字茂弘,琅琊臨沂人,司空、司徒、太尉)家族免遭誅滅而仗義執言,卻因爲對王導一直保持端莊的態度而喪了性命。 一走近當年溫嶠(字泰真,太原祁縣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始安郡公,諡忠武)所築的四望磯(今八字山)更讓人大開眼界,但是也讓人嘆息那王道帝業途中有如魚鯁在喉。南越國的妖孿殘餘正在蠢蠢欲動,竟然膽敢侵害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等五嶺。這如同東嶽泰山和西嶽華山這兩座巍峨大山崩塌在黃河的中流,並將陰險兇惡的威風直指荊州郢城。他們妄想隱坐於天市垣中“雷霆星”帝座,因將萬千鐵鏃的鋒芒和弩弓的箭頭一齊射向皇宮禁城的官署。以致讓朝廷上下均有了遷都意見的議論,因爲這時的人們已喪失了誓死捍衛祖國的堅強意志。軍隊已陷於作戰時最怕的那種長時間的忙碌和勞頓,而城牆的守護又缺乏訓練有素的積極戰備。孰安孰危這形勢已反映在戰鬥力上甚不均等,或衆或寡那力量對比已見諸於平常具體事務的處理。對於如此沉重的國家大事全然在於深謀遠慮,在深刻地研究一番戰略戰術之後才能作出決策。鬆開繮繩放馬緩行爲的是以待時機,策馬奔跑爲的是進行跟蹤追擊。遇到“不得越一步”的雷池時必將震動日月星辰,那駐紮在鄱陽湖的軍隊一鼓作氣殲滅勁敵,也如同在摧枯拉朽般地盪滌污垢。繼續嚴肅京都周圍附近的治安,使之清平而安寧,並儘量增加設施和營壘,以早日平定局勢,爭取儘快結束戰役。 造訪溧水縣北二十里白石山(今象山)的白石神君祠,不由得讓人感到深切痛恨,當年那二個亂臣賊子蘇峻(字子高,長廣掖縣人,使持節、冠軍將軍、歷陽內史、大司農)和祖約(字士少,范陽遒縣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竟然如此目無君主。他們肆意踐踏妃嬪們居住的掖庭,並對她們進行幽禁和人身侮辱,在凌辱所有的家宇、祖廟和神社之後,還用大火去焚燒殆盡。既可以憐憫庾亮(字符規,潁川鄢陵人,中書令,文康公)主動請求加罪於己而辭官回家,也要嘉獎他象當年的蜀漢丞相忠武侯諸葛亮那樣立有卓越功勳。道義受到屈辱就如同日月被腐蝕,功勳沒有得到酬謝但應做到仁至義盡。 打聽南京城北落星山(今紅山)招待食宿的旅館,追索故居於吳郡的故治。尋跡這裏臺階兩旁的斜石已蕩然無存,只見那橫行霸道的榛樹卻瘋長在這一片廣闊的荒野之中。它茁壯生長的快樂時光,也好象今天我在此故居一樣。感慨那少皞氏司寇的爽鳩所創作的古樂府《齊謳》,悲傷那陶唐歌《擊壤》於《詩經·唐風》之《山有樞》。 在安徽滁州塗水的上游憑弔亡國之君吳主孫皓,曾率領上下臣民恭恭敬敬地向獻上疆土圖冊。當時西晉京陵侯王渾正調集軍隊討伐其嚴重罪惡,他卻偏偏通過王濬(即王浚,字士治,弘農湖縣人,龍驤將軍,監樑益諸軍事)向晉武帝(司馬炎)遞上投降書。當時西北地區業已落實了行政的樞紐,只是東南地區還沒有建立起振興的綱紀。誠然這是因爲泰山鉅平羊祜的先行先覺,才得已實現國家的中興以及後來的祥和。根據史官左史所記載的諸多變亂徵兆可知,爲何其跡象和規律可以進行揣度和測量。 在途經江蘇句容江乘時,不由得要責備那位曾經到此的秦始皇,得知所遇到的這位英雄其實有勇無謀。他竟然厭倦好不容易纔取得於“紫微”星垣中稱帝的偉大勝利,而是樂衷於派出方士徐福之流飄浮在起伏在萬傾波濤之中遠航,去尋覓什麼長生不老仙藥。先是跨越那古云夢大澤(今洞庭湖)向南溯流而行,再是沿着浙江向東作隨波浮游。在大河大川中使勁地引弓待發發那連珠利箭,蹲守着蛟龍有朝一日會出現在江河中流。 轉道登上那可承載萬物如同車輿般的大地,來到了浙江溫州的甌江北岸。直接進入江都地域,轉道來到廣陵之鄉。在那千里曼曼平坦長路上邁步前進,於浩浩蕩蕩的江河中溯流航行。在那江夏赤壁山附近轉來轉去,才越過了風起水漲而刑開“欲活生議,欲陷死比”的二道大門。眷戀着北方寬廣的道路而興高采烈而思考,遙望那東方山巒疊起而賞心悅目。茂密的樹林成叢,逶迤的道路起伏,那長短高低各異的山石參差不齊,彎彎曲曲起伏的河水迂迴盤旋。江水因爲受到阻攔而洶涌澎湃,勢如萬匹駿馬跨欄奔騰,從那陽光映照着的石面上,纔可以推知旭日東昇的高度。審視那太陽的光線雖經幾經反射卻毫無偏差,但只抱怨那回歸大海的滔滔洪波巨流,卻難於洗涮乾淨那罪惡並祓除災禍。真的羨慕那渾身斑紋的魵魚,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潛游,也欣賞那展翅飛翔的海鷗,在平穩地軟着陸後用嘴喙慢悠悠地啄食。飛鳥和游魚在飛昇和降落之時是那麼的從容不迫,看看那細小的身影而想想它們的行爲爲何如此高遠。 於是抑制住激動的情懷,並排除不必要的憂慮,來簡明扼要地來敘述一下人生的種種難易。雖然乘坐着舟楫比較便利,而且一過河就萬事大吉,然而要跨越這道天險卻是何等的艱難。對於敵人來說,他們受到了天塹的阻擋乃至被隔絕,然而而對於本國來說,這卻是極大的便利。在這裏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曾稱霸於琅邪臺,吳王夫差亦爭霸於黃川府。西漢葛繹侯公孫賀(北地義渠人,大司馬大將軍衛青與漢武帝衛皇后的姐夫)在無奈之下接受了丞相印綬後,竟然長嘆一聲“一旦出現紕漏,必遭橫禍”,漢獻帝劉協的第二位皇后曹節(曹操次女)卻因孃家篡漢,而深懷羞慚之心而成爲千載冤魂。登上那高高的城樓,可憑着齒狀矮牆端詳城內城外萬千景緻,從此想起那個倡亂吳楚七國的吳王劉濞,爲何最終被沛縣周亞夫(驃騎將軍)所平定的那一段從盛旺到衰亡的歷史。防患於東南方向叛逆氣數的舉措,成爲劉皇后(篡晉楚帝桓玄的皇后)驚駭聖明(指劉裕)的一塊心病。憑藉所經營的鹽和鐵的豐富利潤,可以輕輕鬆鬆去對付那淮河荊楚強敵。劉啓(漢文帝皇太子)在盛氣之下用棋盤將劉賢(吳王劉濞的世子)擊殺後尚能平心靜氣,其發怒的原因竟然是爲了爭執一枚跌落棋子,爭執它原來在什麼位置。令人憤怒的爰盎(漢文帝的國丈呂祿的中書舍人、郎中)不僅曾爲周勃(丞相,絳侯)製造禍害,最可惜的是他還白白地謀害了晁錯(潁川人,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賢文學)的性命。若非有那個忠正剛毅的周亞夫(丞相,條侯,周勃之子),怎麼能將那犯上作亂的七國亂局一舉平定。繼承漢代藩鎮的治民政策,訪賢用能而使神州大地出現一派光明燦爛形勢。公侯士大夫之中有文辭雄辯者有誰在,應當說是齊人鄒陽和淮陰枚皋。對吳王劉濞敢於奏上忠言且據理力爭,對樑孝王劉武能堅持“爲古書作注必須闡明其真實意義”的看法。當精英風雲際會於樑孝王所築的梁園時,雖然持正直言論而卻被免除刑罰。孔子故鄉闕里既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卻依然深深地埋沒儒士讓他們淪爲後學者或初進身。欽佩敬仰董仲舒(廣川人,博士,漢朝思想家、政治家)那溫和而慈祥的聲容笑貌,遵循這位穿着大袖單衣的儒者風範。雖然面對有圍牆的花園從不窺探,但是卻下垂惟幙而討論比較。他曾先後出任膠西王劉端和江都易王劉非這兩個驕橫一世的親王的國相,也曾遭逢過表面僞善而暗中愛好挾嫌報復的公孫弘(字次卿,丞相平,壽侯)和那個喜歡搬弄是非兩面三刀的主父偃(中大夫、齊相)這兩個陰險邪惡之徒。可恨的是世上有道德之人卻無時運造化,步入危險之途時只好側轉腿腳象如履薄冰。 聽見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陽人,太僕、司隸校尉,清泉侯,西晉文學家、思想家)所作的《晉宣武舞歌》真是大開眼界,此時正值勝利班師回軍駐紮在城中,那擠滿了平民的房屋裏。自從帝運輾轉而定都東方的金陵,這才重新開始了中興帝業,並逐漸解除了層層危難。高舉着旄牛尾爲飾的白色旌旗揮師直指西北的秦嶺,飄揚着硃紅戰旗進軍西南的巴州蜀川。既然害怕皇統被無端絕滅,那麼就得貶退那些昏庸之輩而崇尚賢能之人。並且重重地嘉獎那些取得了卓越功勳的人,並讓他們名垂萬世,但要防止其繼承人任意地揮舞手中的赤色曲柄令旗。有德行的人並非都能象商朝伊陟一樣被任命爲宰相,勤勉工作越超東漢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大司徒)的人,卻往往會適得其反。 當年組建北府步兵,爲的是作戰略上長遠打算,應當欽佩太傅(謝安,字安石)所留下的這支神威武裝。深思熟慮地之後,他選擇了遺餘的隱退風尚,繼承了以樸實坦誠的態度行事的傳統習慣。當時民衆能積極地響應號召而自願納稅,國家屯積艱難的時候希望得到安撫。譬如乘船航行時等待着那划船用的槳楫,又好象釣魚時需要藉助的絲線作用。統籌安排支出收入,統一調劑使用而圓滿完成任務,兼顧仁義堅持平等原則在沉默之中。弘揚先秦九大學術流派,提挈自古以來所提倡的禮義廉恥等四德,作爲治國的綱領,並恢復祭祀祖先的陵墓,也經常打掃好他們的廟宇和生前故居。既然朝廷已冷卻了西州(揚州刺史的治所)的成功,那麼就指望重新隱居於東山,從而請求准予辭官回家。只可惜當年他所圖畫南方雖然已經開始走運,但遺憾的是大鵬的勁翅未能高舉於長空之上。 從安徽安慶望江賽口的津潭出發作遠途跋涉,中途曾逗留在潛山的白馬潭,可在那有窗戶的小船上稍事休息。貫穿江蘇鹽城射陽可望見,當年吳王夫差爲爭霸中原以通糧道所開鑿的運河邗江,渡過通往淮水地段之後便接近了淮陰西南與古淮河交匯的角城。那高低不平的城外坡地之下是洶涌驚險的淮河,在兩岸廣闊的平原之上與通往遙遠的道路縱橫交錯。面對這荒野之地難免令人傷感於懷,如同仰喬俯梓父子分離,追溯急流而上又苦於那堆滿河牀的粗沙頑石。雖然遠行千里,卻不見一山一巒,幸虧遠涉百穀時還能看見處處有幢幢民居。鑽進那號稱經冬不死的宿莽草叢之中,結果是迷失了方向也就找不到出路,直到看見那冉冉升起的炊煙才知道前頭似有村落。常言道苦中有甜,苦盡甘來,正所謂只要相信美好即能常歡於心。自身雖然從小就成長在安樂窩中,但其實常常仰天長嘆,那些生活在那荒野之餘的災民羣衆。 過分的勞累和疾病纏身使人心身交瘁,特別是在這年終歲末的嚴寒季節。凝視那天空中一層一導層堆積的巨大而巍峨的雲團,認真聽聽那悲鳴蕭瑟的狂風正在席捲大地。瀰漫於晝夜久雨下個不停,埋怨剛剛雲開霧散卻又凝聚的陰霾霧氣。在太陽下山之時看見天告放晴,月牙兒上升之時已撒下萬里銀輝。趁風轉帆之際又驀然想起那些辭別的兄弟,令人悲傷的是那北地南遷的大雁正在飛越這古老的百越地區。雖然肩負着小小的東西而感到慚愧,但此時的思念之情真值得喜悅回味。請問官府所規定的平民無償服勞役究竟要執行到什麼時候?那些震驚聽聞和經歷讓人興起又失落。令人感慨良多的是那《詩經·小雅·采薇》中“曰歸曰歸,心亦憂止”,給予的是那“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動人詩句。豈止是懼怕那初次出征所面臨的殘酷現實,殷切盼望是在家中的思婦如同《詩經·豳風·東山》中的鸛鳥,在陰雨來臨之際老是站在螞蟻窩堆上爲其征夫擔憂。 在這裏整整呆了一晝夜,飛馳如鶩的行船載着我駛向那古邳國故鄉。古邳國的祖先奚仲正,曾任大禹手下職掌車服諸事的車正,爲夏王朝服務,這裏又是商朝左相仲虺(與伊尹等賢能一起輔佐成湯)的封地。好象絲綿一樣延續不斷,他們在黃帝、堯舜、大禹三個時代均享有封國,曾經從旁促成了晉文公去恭敬地服從周襄王,從而大會諸侯於河南衡雍附近並立下了踐土之盟。可嗟嘆的是宋國的仲幾,他曾經受過輪番的寵辱待遇,因爲或舍或存從而招致了最後的敗亡。可喜的是薛國太宰卻善於應對,能明確地解釋清楚事情的原委,即在古籍中奚仲曾三次出現過,即黃帝、堯舜、大禹三個不同時期,值得讚美的是晉國大夫士文伯之子士彌牟(景伯,理官),能穩固地執掌朝綱。 登上那曲折綿延的城垣高牆,一路上逶迤前進,去尋訪那古淮陰國所在的都城。西漢那個先封爲楚王后封爲齊王的韓信(上大將軍),曾經蒙受過鑽人胯下的奇恥大辱,他雖然遭受了如此生乖蹇的時運,目的是在等待一朝大展鴻圖,以實現遠大的志向。他果斷地棄西楚霸王項羽而去,可謂是良禽擇木而棲,因爲南邊的漢營正在等着他,要他到那裏去參與軍機大事決策。首先是在河南孟津設下疑兵,陳列船隻裝作假意要渡過河關,卻暗地裏埋下伏兵,俘虜了魏王豹,從而一舉平定了魏國,他又在軍事要隘井陘口,先後二次調動二千輕騎兵各持紅旗乘機插入趙軍營地,從而將趙國滅亡。曾聽從蒯通意見,突然渡河來了一個襲擊,向已經決定投降的齊國那位田橫(義立侄子田廣爲齊王),傳達而播弄神靈的威風,用萬條沙袋壅塞了濰河上流,佯作敗退爾後放水淹敵,大大地振攝了西楚國的猛將龍且的餘威。 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陳平建議劉邦以巡遊雲夢爲藉口,讓各諸侯王都到陳縣(今河南淮陽),到那時韓信一定會來,然後再抓他問罪。劉邦依計行事,果然將韓信抓住了。韓信聽到對他的指控大聲喊冤:“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劉邦將他押到了洛陽,但又沒有明確的證據,便釋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陰侯,這使韓信懷恨在心。第二年,韓信謀劃讓陳豨在外地反叛,使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然後自己在都城襲擊太子和呂后,而事情敗露。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抓捕,最後被斬於長樂宮鍾室,並夷滅其三族,爲什麼他開始是那麼的明智而最終卻是如此的愚蠢? 到了沂水之上後,無奈只好停止航行,因爲那裏有座高橋,使船隻不能繼續前進。秦末漢初五大隱士之一的黃石公,在東海下邳幽居隱逸期間,人們就已經知其賢能,那個“五世相韓”的留侯張良(字子房)一直說就是在這橋上遇到的,曾讓他通過三試後而授與《太公兵法》,其情景使人深信不疑。這位文成侯(張良)本來就有心去追隨他,要求帶他象帶王子晉一樣飛昇上萬仞雲天。然而豈能象這樣毫無牽累地就上了九霄天空,簡直就象那量米時的木板(用於刮平鬥斛)一樣輕輕一刮,就能斷定福禍和善惡。先是在陝西商南武關爲韓王的司徒,卻在鴻門宴上幫助漢高祖劉邦讓他平安脫險,接着又在灞上分封時爲漢王請得漢中之地而弘揚功業,後來又獻計於太子劉盈,請出劉邦自己也請不出的“商山四皓”,從而保住了劉盈的皇權繼承地位,而建立了不世功勳。不論處於平坦或險阻均能解決艱難和挫折,就是遇到了再大憂慮和欺騙,也都能逢凶化吉而及時順利通過。他自稱好象是神話中的若木,又好象用羽毛所做的華蓋和日晷(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可是又哀嘆自己象一匹飛奔於駟車前兩側卻落後了的駿馬。他因爲脾胃不好而常常傷食,這正好絕粒辟穀,而且興趣還很高,他所向往的是象驕健善飛的鳥雀,在長空展翅奮飛。 現在掉轉一下山野之臣的頭來回顧東方,讚美那總百揆的宰相蕭何這前一代。但令人嘆息的是,當時大軍所向披糜正在直指殘敵,卻讓這一股殘餘的暴風強渡了大海而令人心焦火燎。如同被那被驅趕的小青花鮐魚那樣雲集在淮水的河灣處,然而這只是一羣沒有勞動能力而孤獨無依的人又在泗水之濱重新赤身露體。臨終時寄託遺教於東方祥雲,又期望神靈威武之師視察北方大地。只記得強敵授首在早晨進行,而在盛夏季節選擇兵員充軍。嚴肅樹立威信發出猛烈嘹亮的聲音,逐漸給予溫暖和滋潤而使之光明和豐滿。既然在朐城(江蘇連雲港西南)撒下濃雲,那麼風暴將席捲齊國的都城。好象從前那堅固的函谷關、武關、散關和蕭關這四座關塞曾是何等堅固阻擋,卻勢如破竹使得這道路也變得通暢而爲人們所信服。 令人悲傷的是那象火一樣熾熱的東漢末年的崩潰,助長了如兇焰的逆賊呂布犯下了滔天大罪。他假認父子用欺騙手段獲得了寵愛,又借結拜兄弟來維持他虛僞的恩情。說要幫助魏武帝曹操其實也是猖狂的欺詐,想使用奸計邪謀來震懾東南藩鎮。然而當木槌擊鼓的喧嚷聲音剛剛纔傳到東郭的郊外時,這個“三姓家奴”最終於白門樓丟掉了腦袋而喪命。 審慎地考查一下前面獻予州牧(刺史)的一番主張,證明其所作所爲象古代徐若木(輔佐大禹治水的伯益之子)。聆聽山東泗川之濱浮磬石所發出的聲音,玩賞玩賞湖北長陽佷山清江河邊的蚌珠。芳草不斷地滋長在遙遠的大秦疆域內的熾壤、棠墟、梵原、赫土一帶,梧桐孤立地矗立在山東鄒城嶧地的角落裏。感慨於大禹治水時他那遍佈全國各地的足跡,他給人們帶來的財富和好處,已用文字載入了史冊《夏書》。 有人議論紛紛說遠征卻在此地作長期羈留,是瀰漫着一片古時候的陳辭爛調。商伯(帝俊之子)的籍貫早已記錄在史冊,其中全都是徵集關於彭祖長壽卻硬說夭亡之類的內容。眺望那安徽靈璧浮盤山脈的層峯疊嶂,放眼江蘇呂縣那如疾走如飛的呂梁山川。真想起在河中踩水時一邊游泳一邊歌唱,雖然投入了汨羅江那又有何妨。如果能開創一代宗師孔夫子那樣的好名聲,可宣告自己的生命已有了寄存的地方。豈可隨隨便便地發表一些不合時宜的迂腐見解,應該請聆聽那通曉達觀的莊子關於有所寄託和說明某個道理的寓言。 於是乘船來到高郵、寶應、興化三縣交界處,水東沙溝石樑溪的石橋下,登上王祥祠的戲臺參觀。接着策馬奔馳來到可以垂釣的水中陸洲,在城外可以信馬由繮遊玩。然而那四壁的高山讓人想起所失去親人而終生感傷,以致淚流成河如同兩條滔滔來絕的水渠。埋怨那萬物精華爲何象驛馬一樣不時地推移演變,也讓人感慨象行船過後的溝壑在不斷地遞變遷移。所謂所流逝的光陰無窮無盡,真的應結束這種產生深沉思索的變化方式和運動根源。感謝祖父(指車騎將軍謝玄)的鴻恩大德,他告訴過我觀察這翻滾向上水流可以測量出潭淵的深淺。上天降生的優秀而明達的人是一面可借鑑的警世明鏡,人世間流行的崇高風尚可以通過教誨德化使人的品格得到彰揚。既然人們基本道德是敢於勇赴國難,那麼他相對於黎民百姓的恩惠就顯得更具有深長的意義。士人們喜歡歌頌的是政治清明與道德教化,民間歌謠所詠吟的只是那深厚的恩澤。例如《詩經·小雅·采芑》對周宣王時的賢臣方叔的卓越功勳的進行了讚美和歌頌,而《詩經·周南·漢廣》則是一個年青樵夫對他所鍾情的女孩的那種單相思的真情道白。本來與強猂如虎的氐族去較量翅膀的力量,卻因爲身陷捕鳥的大網而不得不流下眼淚。鞭策全國的黎民百姓凝聚在一起,志在奪回那沉淪已久的皇室陵園。前涼張天錫(字純嘏,金紫光祿大夫、鎮西將軍,悼公)一直流落在黃河以西的地方,襄陽太守朱序(字次倫,義陽人,鷹揚將軍、江夏相)也曾經淪陷於陝南的秦巴山區。攻打河南方城時雖然折斷了城門的門栓,但搔擾安徽亳州譙縣和潁州又是誰的責任。世上因爲缺乏卓越的人才而貽留禍亂的根源,時運機遇卻有幸獲得賢士能臣以達到振興大治。拯救祖先所開拓的國界疆土,不使這些已經作古而幽隱於陰間的前人狂屈了當年的雄偉壯志。體會一下通過發射箭鏃可以快速傳送書信的深遠意義,也可領悟一番犒師勞軍的淵博學識。從而對客觀世界有了更明確而透徹的見解,以符合古今一脈相承的人情和事理。選拔那些具有深謀大略的人來參與軍機大事,讓神威之鋒馳騁於雲紋圖飾的大旗麾下。長驅直入逐敵到那鹽鹼沼澤地帶,就好象大風吹倒草木一樣所向披靡,迫使那些藏身於溝壑溪谷中的鳥雀四散飛竄。中原華夏的黎民已免於當亡國奴而被迫象異族一樣坦露左襟,特別是現在長江以南地方依然可以寬衣解帶繼續地悠閒自在。攻克了敵人所佔據的安徽肥東、肥西、六安,守衛住了設有藩鎮的彭城、沛縣。帝王之路已四通八達於這些區域之內,天子的威嚴仍然震憾了塞外邊疆。繼續掃蕩東方可使古齊國同樣得到安寧,又指望那西邊的崤山地區也將安寧而泰然。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換或更替的過程中要主持公平,以實現社稷的復興大業。如同心中無愧的樂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燕上將軍,昌國君;趙望諸君,春秋戰國時期傑出軍事謀略家),繼續輔佐對他有看法的燕惠王樂資。真正胸懷明智睿哲的人從不誇耀自已,只是奉獻出浩浩蕩蕩的特殊功勳,如同是僅僅完成了納稅的義務。獻身於東晉所轄的七大州,爲的是創造未來的國泰民安,讓迴歸於五湖四海的人們,全都因爲激動得甩袖而翩翩起舞。既然委屈了自己平生的盛大業績,就要考慮考慮自己的漫長晚年。 尋訪往年那古宋國的邊遠荒涼之地,採訪到《春秋》實出於魯經《論語》。當時年青有爲的晉悼公爲了孤立楚國,曾與東方的吳興王姬乘(又名壽夢,字熟姑,又稱攻盧王)修好,而那個鄭襄公姬堅卻一昧憑籍着南荊楚共王的威風。公元前573年夏,鄭成公乘晉厲公被殺而晉悼公初立的機會,一舉攻破宋平公子成的曹門(即宋國西北城門)後回軍與楚軍會師,從此堵塞了平日往來的平坦大道。在接納了降楚的宋國前左師魚石、大司寇向爲人、少司寇鱗朱、大宰向帶、少宰魚府等五個大夫之後又長驅直入,讓楚鄭聯軍進而連下朝郟(今河南夏邑)、城郜、幽丘三城接着又攻佔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應當讚美這時候宋國還能派遣老佐、華喜率軍圍城併力圖奪回,卻受到楚國子重再度討伐,當時大夫西鉏吾已發出“且事晉何爲?晉必恤之”的一席忠告,然而當宋國華元飛速赴晉告急求援時,晉韓厥(韓氏第五任領袖韓獻子,中軍將)才以“救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疆(指抑止楚國),自宋始焉”理由在意料之外大出奇兵。 追蹤來到當年項籍(字羽,下相人)定都的彭城所築的故崇臺城南南山戲馬臺,留下這位西楚霸王霸業的遺蹟。他在少年時代即已樹立了宏大的志向,青年時期則已經確立豪邁的權威。他的英雄氣慨可以蓋長天而倒太陽,他強勁的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而遏止湍急水流。開始迅猛地崛起於勾踐的古越之地,中途則如電閃雷鳴般地激揚於陝西衡關。他喜歡過分地珍惜卻又心多過慮,喜歡忘記即使是容易的事情也所爲困難。象害怕陳舊的錦繡絲織品一樣感到容易損壞而不肯暴曬,也會因思念返鄉而常常嘆息不己。因此他曾派遣九江王英布於湖南郴縣弒殺“亡秦”戰爭中的精神領袖楚懷王后裔即被他自己所立的義帝熊心,以及進入咸陽後殺害已經投降了劉邦的秦王子嬰,從此因憂慮而更加疑心忡忡。他將賢能之士束之高閣而不重用,因失去了應得的地位有誰還會來扶持他。等到理屈辭窮之際就愈加封閉自己,正在滿懷悲憤而又怨天尤人。對着自己的坐騎烏騅馬大發憤慨,讓傷心的寵妾虞姬自刎,從而留下“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的最後遺言。 當登上當年被項羽尊爲“亞父”的那個范增(居巢人,謀士,歷陽侯)的故軍營,就完全可以原諒他開始爲項羽出謀畫策就不是可託身之處。遭遇如此衰敗的景象是因爲嚴重的時候綱紀已全面崩潰,時值威武猛烈的炎漢勢力正在連結凝集之際。直至年老時白了頭行將進入高高的陵墓時候,他仍然錯誤地信守過去的諾言。評價這麼一個人應象看待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一樣,豈能在乎自己的平庸和懦弱。放棄劉邦故鄉豐邑沛縣而不去一舉攻克,等同於將自己置身於祭祀的鐵鑊之中。 從卞水水口出發去遊歷的過程中,在到達蘇州西山後就收繮止轡而不再前行。統觀那久遠年代所鬱結的深重積怨與強烈義憤,不由懷念起漢楚元王劉交爲人處世的中和與純正。遭逢戰國時期一樣殘酷的權利紛爭巧取豪奪,只好違背自己平靜的心境而生活在這熱鬧非凡的道旁路肆。他曾向浮丘伯學習《詩經》而成就了自己的德行,所結交的穆生、白生、申公三個儒士也可謂是物以類聚而人以羣分。水流的清潔實起於最初的源泉,仁義的積累則基於的祖先的美德。楚元王劉交曾在楚國都城彭城積極宣揚倡導,從而繁榮昌盛了以詩學爲中心的楚文化事業,並以樸素而芬芳的文明留傳於子孫後代。劉闢強(字少卿,光祿大夫、長樂衛尉、宗正,楚元王劉交之孫、休侯劉富之子)愛好讀書,唯以書自誤,很會寫文章卻不肯出來當官,史稱他爲人清靜寡欲,好象天空一樣清淨虛無,而被世人稱頌讚美。劉德(字路叔,宗正丞、大鴻臚丞、太中大夫、宗正、青州刺史關內侯、陽城侯、繆侯,劉闢強之子)年輕時就修習黃老之術而富有智慧和謀略,曾被漢武帝稱之爲“千里駒”,他爲人寬厚仁,“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又愛樂善好施,家產超百萬卻全部分給兄弟和用來救濟賓客。或許是爲了躲避帝王的寵幸而婉謝與官宦聯姻,或是斷然拋棄榮華富貴而辭官不做。劉向(字子政,郎中、給事黃門、散騎常侍、諫議大夫、給事中、宗正、中郎領護三輔都水、光祿大夫中壘校尉,劉德之子)年僅十二歲時便專爲皇帝接引御車,他爲人聰明好學,精通儒家和道家方術之學,又寫得一手好文章,爲當時輔政的四位大臣之一,能用陰陽災異理論來推論時政得失,並敢於彈劾外戚,抨擊宦官專權誤國,雖然曾前後兩次入獄而免官數年,卻因直言敢諫,老是在困窘的環境下居住和生活。劉歆(字子駿,黃門郎、中壘校尉,劉向之子)少通《詩》、《書》,能屬文,與其父劉向爲領校祕書,講解六藝傳記,諸子、詩賦、數術、方技,無所不究,曾以古文經學服務於王莽的改制活動,從而也陷入政治漩渦,後來爲了掙脫出來而謀誅王莽,因事泄自殺,他是因爲具有曠世絕才而害死了自己。劉向是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曾經屢次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而被下獄,且被免爲庶人,卻一直奔跑在誠信道路上,才快速到達了成功的終點,而其兒子劉歆曾經是王莽政治陰謀的追隨者,表現出胡里胡塗不明世事,這將是吃虧的開始。領悟那細微之處纔可知道其中竟有着顯著差別,而不必成天整日地反來複去地思考。既要防患於未然,雖然懷念其盛德而又有何益處。 孟春正月是一年季節的開端,雷聲雖不顯著卻足以讓藏起來冬眠的動物受到驚嚇。飄散葉子的草木枝莖正向藍天吐出新芽,芳香的鮮花盛開還點綴着含苞待放的蓓蕾。萋萋麥苗茁壯地生長在這前高後低的山丘之上,依依柳樹難分難捨地飄拂在那高高的城池旁邊。留心這成雙成對的雎鳩鳥聚集在河流的兩邊,端詳那鳴叫的小鹿正在啃吃青綠的浮萍。遙遠的泗水和沂水那清清的河水正在勿勿流過,在秋末臨近冬天之時還有絲絲寒風襲來。當大風吹拂着蕙蘭時河水將涌起巨大的波浪,身穿衣領下連到前襟的衣裳在鏡子照見自己,那憂傷的容顏將向誰去訴說愁悶。愁容就象那充滿根鬚的水生雜草,悲觀情緒卻象剛長出的枝條一樣冒上心頭。嗟嘆我這樣整日裏不停地行走,爲的是等待遠征勝利的凱旋。享受如此優厚豐足如同頂戴一樣的五色祥雲,恰逢是農曆閏七月的這一年。原本愉快安樂地生活在這舒緩京都周圍附近地區,卻反而跋涉在那艱難險阻穿行的江河平原。當調轉船頭回歸的時候,又將對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懷着深切的留戀,望着那修長的船檣桅杆而依依難捨而離去。但願函谷關以東至鄴城的廣大區域能迅速地被肅清,以迎接那華美的鑾駕早日勝利歸來。那裏恭敬敦厚古樸的民風瀰漫於上下之間,東西南北四方,真可謂六合同歡,普遍而巨大恩惠也將光顧於四面八方的邊遠之地。盼望那些大大小小或賢能抑或是愚笨者,都能循規蹈矩在這方方圓圓之中。要擴大和鞏固士農工商四民所有的收穫,讓他們對所開墾的荒地只要適當地納稅交租就行。辛辛苦苦地在邯鄲學着走路也同樣是艱難曲折的,以至讓衆多黎民百姓雖然容易走入迷途但也許容易痊癒。他們長時期保持樸實無華,從而終於等到莊稼的成熟,這正是常言所道的“拙者之爲政”。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