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鳳髻拋殘秋草生
高梧溼月冷無聲
當時七夕記深盟
信得羽衣傳鈿合,悔教羅襪葬傾城
人間空唱雨淋鈴
《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這是一首低徊纏綿,哀惋悽切的悼亡之作。上片寫妻子已經去世,只留詞人憑弔回憶曾經的美好,下片寫悼亡之痛。詞中借唐明皇與楊貴妃之典故,深情地表達了對亡妻綿綿無盡的懷念與哀思。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鳳髻(jì)拋殘:謂鳳髻散亂。比喻爲愛妻逝去,掩埋了。鳳髻:古代女子的一種髮型。唐宇文氏《妝臺記》載:“周文王於髻上加珠翠翹花,傅之鉛粉,其髻高名曰鳳髻。”此處借指亡妻。 溼月:溼潤之月。形容月亮給人以溼潤的感覺。 羽衣:原指鳥羽毛所織之衣,後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處借指神仙。鈿(diàn)合:鑲有金、銀、玉、貝等之首飾合。古代常以之作爲表示愛情的信物。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羅襪:絲羅織成之襪。此處代指亡妻的遺物。傾城,美女之代稱,語出《漢書·外戚傳上·李夫人》。這裏代指亡妻。 雨淋鈴:即雨霖鈴。唐教坊曲名。據唐鄭處誨《唐明皇雜錄補遺》雲:“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爲《雨霖鈴》曲,以寄恨焉。”這裏是說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悵痛了。
鳳髻散亂,枯黃的秋草到處生長。天上的月亮給人溼潤的感覺,好像哭過一般,冰冷沒有聲息。當年每逢七夕之夜,我們都在月下互訴着山盟海誓。而今,只剩我一個人伴着寒月哭泣。 原來相信仙人可以傳遞亡妻的信物,但後悔的是她的遺物都與她一同埋葬了。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悵痛了,憑弔美好的曾經。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