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睡起惺忪強自支
綠傾蟬鬢下簾時
夜來愁損小腰肢
遠信不歸空佇望,幽期細數卻參差
更兼何事耐尋思
綠傾蟬鬢下簾時
夜來愁損小腰肢
遠信不歸空佇望,幽期細數卻參差
更兼何事耐尋思
《浣溪沙·睡起惺忪強自支》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了一個女子對愛人思念過度時的情態及表現。上片寫她的形貌,下片刻畫她的心理。全詞脈絡分明,詞旨幽怨悽苦,極纏綿婉約之致。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
惺(xīng)鬆:清醒之意。一說形容剛睡醒尚未完全清醒的狀態。
蟬鬢(bìn):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綠傾蟬鬢,謂烏黑髮亮的秀髮覆蓋下來。
愁損:猶愁殺,過度之愁而令身體受損。
遠信:遠方的書信、消息。
佇望:久立而遠望,這裏指等候、盼望。
幽期:指男女間之幽會。
參差(cēncī):依約、彷彿,意謂不甚分明。
更兼(gēngjiān):更加上。
剛剛睡醒,兩眼尚惺忪,強支撐着瘦弱的身體起來整妝。烏黑髮亮的秀髮垂下像瀑布一般。昨夜一夜愁苦,這無盡的愁苦消瘦了單薄的身體。
遠方的消息許久沒有傳來過了,又是一場獨倚高樓空佇望。懷想曾經的約會,恍若隔世,更兼心緒不寧,往事已經隱約不明。但如此心緒煩亂,還有什麼事能讓人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