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傳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尙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爲太史令
遂乃硏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爲太史令
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徵
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
後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嘗問天下所疾惡者
宦官懼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
閹竪恐終爲其患,遂共讒之
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爲吉凶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爲河間相
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爲不軌
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爲政理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尙書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而且詳略突出,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一位博學多才、從容淡泊的文人學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接着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少善屬文”說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說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爲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紮實的基礎,並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貫六藝”。在敘述了其“才”後緊接着敘述其德。“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謙虛穩重、超塵拔俗的品格,而面對統治者的招羅,作者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他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而《二京賦》進一步證實其文學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重點介紹候風地動儀的結構和功用。第2、3段從整體上概括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包括科學發明和理論著作兩部分。在介紹其特長時與其職官聯繫起來,側面反映了二者互爲因果的關係。第四段着重介紹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風地動儀。介紹地動儀雖不足二百字,但詳盡記述製造時間、質地、大小、形狀、內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文字精簡平實。如介紹構造特點時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爲序,便從裏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其構造特點。以“似酒尊”描寫其形狀非常形象具體,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誇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讚歎着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最後附述了生動有趣的事件驗證其功效,使文章於平實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幹。文章僅選取兩件事作爲切入點,一是《思玄賦》的由來,表現了張衡心思細密、小心謹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鬥爭一事。“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表現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爲政理”表現其卓然政績。這樣,筆墨寥寥卻寫出了一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 語言凝練平實是本文的突出特點,作者寫作時絕少用形容詞,儘量抓住史實,描繪時惜墨如金,無一句贅言。但平實精謹中有精彩之處,如候風地動儀一段描寫生動形象,說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簡得體,伸縮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將張衡一生中在諸多領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詳明,有條不紊。
南洋西鄂:南陽郡的西鄂縣,在今河南南陽。 屬(zhǔ)文:寫文章。屬,連綴。 遊於三輔:在三輔一帶遊學。遊,遊歷、遊學。 京師:指東漢首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太學:古代設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府,西漢武帝開始設立。 遂:於是。 通:通曉,全面透徹地理解。 貫:貫通,與「通」爲近義詞。 五經:漢武帝時將《詩》、《書》、《禮》、《易》、《春秋》定名爲「五經」。 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學問和技藝。 高於世:比世上的人高明。於,比。 驕尙之情:驕傲自大的情緒。尙,矜夸自大。 從容:從容穩重,不急躁。 淡靜:恬淡寧靜,不追慕名利。 永元:東漢和帝劉肇的年號(公元89年-105年)。 連:屢次。 辟:(被)召請(去做官)。 公府,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不就:不去就職。 承平:太平,指國家持續地太平安定。 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貴族。 莫:無指代詞,表示「沒有誰」的意思。 逾侈:過度奢侈。 乃:於是,就。 擬:模倣。 班固:字孟堅,東漢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 《兩都》:指《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 《二京賦》:指《西京賦》、《東京賦》。 因:介詞,通過。後省賓語「之」。 以:連詞。 諷諫:用委婉的語言進行規勸而不直言其事。 精思傅會:精心創作的意思。 乃:纔。 鄧騭(zhi):東漢和帝鄧皇後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將軍的身份輔佐安帝管理政事。 奇其才:認爲他的才能出眾。奇,認爲……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奇,奇特、少有的。 累召:多次召請。 應:接受。 機巧:設計製造機械的技藝。巧,技巧、技藝。 致思:極力鑽硏。致,極、盡。 陰陽:指日月運行規律。 歷算:指推算年月日和節氣。 雅聞:常聽説。雅,副詞,素來,常。 術學:關於術數方面的學問,指天文、歷算等。 公車:漢代官署名稱,設公車令。 特徵:對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徵召,爲的與平常的鄉舉里選相區別,故稱特徵。 拜:任命,授給官職。 郎中:官名。 再遷:兩次調動官職。 太史令:東漢時掌管天文、歷數的官,與西漢以前掌管天象歷法兼有修史之責的太史令職責不完全相同。 遂乃:於是就。 硏核:硏究考驗。 陰陽:哲學名詞,指兩種對立的事物,如日月,寒暑等,這裏指天象、歷算。 妙盡:精妙地硏究透了。 璇璣:玉飾的測天儀器。 正:道理。 渾天儀:一種用來表示天象的儀器,類似的天球儀。 《靈憲》:一部歷法書。 《算罔》:一部算術書。 詳明:詳悉明确。 再轉:兩次調動官職。第一次由太史令調任公車司馬令,第二次由公車司馬令又調任太史令。 復:又。 當世,指權臣大官。 輒:常常、總是。 積年:多年。 徙:指調動官職。 陽嘉:東漢順帝劉保的年號(公元132--135)。 候風地動儀:測驗地震的儀器。據竺可楨考證,這是兩種儀器,一是測驗風向的候風儀,一是測驗地震的地動儀。 以:用。 員徑:圓的直徑。員,通「圓」。 合蓋隆起: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隆,高。 尊:同「樽」,古代盛酒器。 飾:裝飾。「飾」後省賓語「之」,「之」代候風地動儀。 以:用。據有人硏究,候風地動儀外部八方書寫不同的篆文以表明方位,腳部裝飾山形,東南西北分別繪畫代表四方的龍、朱雀、虎、玄武(龜蛇)。 都柱:大銅柱。即地動儀中心的震擺,它是一根上大下小的柱子,哪箇方向發生地震,柱子便倒嚮哪邊。都,大。 傍,同「旁」,旁邊。 施關發機:設置關鍵(用來)拔動機件,意思是每組杠杆都裝上關鍵,關鍵可以撥動機件(指下句所説的「龍」)。 蟾牙機巧制:互相齩合製作精巧的部件。 尊中:酒樽形的儀器裏面。 覆蓋周密無際:指儀器蓋子與樽形儀器相接處沒有縫隙。 地動:地震。 機發:機件撥動。 激揚:這裏指聲音響亮。 伺者:守候觀察候風地動儀的人。 發機:撥動了機件。 七首:指其餘七龍之首。龍、首,互文,都指龍首。 驗之以事,即以事驗之:驗,檢驗、驗證。 驛:驛使,古時驛站上傳遞文書的人。 隴西:漢朝郡名,在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隴西縣一帶。「隴西」前省介詞「於」(在)。 所從方起:從哪箇方位發生。 時:當時。 損:腐敗。 因:於是。 遷:昇遷。 帷幄:指帝王。天子居處必設帷幄,故稱。 諷議:諷諫議論;婉轉地發表議論。 左右:身邊。 疾惡:憎恨壞人壞事。 目之:給他遞眼色。 詭對:不用實話對答。 閹竪:對宦官的蔑稱。 讒:毁謗。 圖身之事:圖謀自身安全的事。 吉凶倚伏:禍福相因。出《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幽微難明:幽深微妙,難以看清。 宣寄情志:表達和寄託自己的情意。 永和:也是東漢順帝的年號(公元136-141)。 國王:即河間王劉政。典憲,制度法令。 豪右:豪族大戶,指權勢盛大的家族。 不軌:指行動越出常軌的事,即違反法紀的事。 下車:官員初到任。 陰知:暗中察知。 肅然:這裏是敬畏恭順不敢爲非做歹的意思。 視事:這裏指官員到職工作。 乞骸(hái)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的一種説法。 尙書:官名,不同朝代的尙書職權不一樣,東漢時是在宮廷中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 卒:死。
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遊學,趁機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於是通曉五經,貫通六藝,雖然才華比一般的人高,但幷不因此而驕傲自大。(他)平時舉止從容,態度平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爲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徵召,都沒有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度奢侈的。張衡於是摹倣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喩規勸。(這篇賦,他)精心構思潤色,用了十年纔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爲他的才能出眾,屢次徵召他,他也不去應召。 張衡善於器械製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漢安帝常聽説他擅長術數方面的學問,命公車特地徵召他,任命他爲郎中。兩次遷昇爲太史令。於是,張衡就精心硏究、考核陰陽之學(包括天文、氣象、歷法諸種學問),精辟地硏究出測天文儀器的正确道理,製作渾天儀,著成《靈憲》《算罔論》等書籍,論述極其詳盡。 (漢)順帝初年,(張衡)又兩次轉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職。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總是多年得不到提昇。自他從太史令上離任後,過了五年,又回到這裏。 順帝陽嘉元年,張衡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箇地動儀是用純銅鑄造的,直徑有8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樣子像箇大酒樽。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內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的周圍伸出八條滑道,還裝置著樞紐,用來撥動機件。外面有八條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箇蛤蟆,張著嘴巴,準備接住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機件製造得很精巧,都隱藏在酒尊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機器的人因此得知發生地震的消息。地震發生時只有一條龍的機關發動,另外七箇龍頭絲毫不動。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向去尋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實際發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眞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曾有這樣的儀器。有一次,一條龍的機關發動了,可是洛陽幷沒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奇怪它這次沒有應驗。幾天後,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發生地震,大家這纔都嘆服地動儀的絶妙。從此以後,朝廷就責成史官根據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發生的方位。 當時政治昏暗,中央權力嚮下轉移,張衡於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後來被昇爲侍中,皇帝讓他進皇宮,在皇帝左右,對國家的政事提意見。皇帝曾經嚮張衡問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誰。宦官害怕張衡説出他們,都給他使眼色,張衡於是沒對皇帝説實話。但那些宦黨終究害怕張衡成爲禍患,於是一起詆毁他。張衡常常思謀自身安全的事,認爲福禍相因,幽深微妙,難以看清,於是寫了《思玄賦》表達和寄託自己的情思。 (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戶,豪門大戸他們一起胡作非爲。張衡上任之後治理嚴厲,整飭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拘押起來,於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贊政事處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朝廷任命他爲尙書。張衡活了六十二歲,於永和四年去世。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