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治論
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厭之而愈不立也
凡人之情,一舉而無功則疑,再則倦,三則去之矣
今世之士,所以相顧而莫肯爲者,非其無有忠義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術謀慮不若人也,患在苦其難成而不復立
不知其所以不成者,罪在於不立也
茍立而成矣
今世有三患而終莫能去,其所從起者,則五六十年矣
自宮室禱祠之役興,錢幣茶鹽之法壞,加之以師旅,而天下常患無財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豐財者,不可勝數矣,而財終不可豐
自澶淵之役,北虜雖求和,而終不得其要領,其後重之以西羌之變,而邊陲不寧,二國益驕
以戰則不勝,以守則不固,而天下常患無兵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強兵者,不可勝數矣,而兵終不可強
自選舉之格嚴,而吏拘於法,不志於功名;考功課吏之法壞,而賢者無所勸,不肖者無所懼,而天下常患無吏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擇吏者,不可勝數矣,而吏終不可擇
財之不可豐,兵之不可強,吏之不可擇,是豈真不可耶?故曰:「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厭之而愈不立也
」
夫所貴於立者,以其規摹先定也
古之君子,先定其規摹,而後從事,故其應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
眾人以爲是汗漫不可知,而君子以爲理之必然,如炊之無不熟,種之無不生也
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
昔者子太叔問政於子產
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以思之,思其始而圖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
」子產以爲不思而行,與凡行而出於思之外者,如農之無畔也,其始雖勤,而終必棄之
今夫富人之營宮室也,必先料其貲財之豐約,以制宮室之大小,既內決於心,然後擇工之良者而用一人焉,必告之曰:「吾將爲屋若干,度用材幾何?役夫幾人?幾日而成?土石材葦,吾於何取之?」其工之良者必告之曰:「某所有木,某所有石,用材役夫若干,某日而成
」主人率以聽焉
及期而成,既成而不失當,則規摹之先定也
今治天下則不然
百官有司,不知上之所欲爲也,而人各有心
好大者欲王,好權者欲霸,而偷者欲休息
文吏之所至,則治刑獄,而聚斂之臣,則以貨財爲急
民不知其所適從也
及其發一政,則曰姑試行之而已,其濟與否,固未可知也
前之政未見其利害,而後之政復發矣
凡今之所謂新政者,聽其始之議論,豈不甚美而可樂哉
然而布出於天下,而卒不知其所終
何則?其規摹不先定也
用舍繫於好惡,而廢興決於眾寡
故萬全之利,以小不便而廢者有之矣;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顧者有之矣
所用之人無常責,而所發之政無成效
此猶適千里不齋糧而假丐於塗人;治病不知其所當用之藥,而百藥皆試,以僥幸於一物之中
欲三患之去,不可得也
昔者太公治齊,周公治魯,至於數十世之後,子孫之強弱,風俗之好惡,皆可得而逆知之
何者?其所施專一,則其勢固有以使之也
管仲相桓公,自始爲政而至於霸,其所施設,皆有方法
及其成功,皆知其所以然,至今可覆也
咎犯之在晉,范蠡之在越,文公、勾踐嘗欲用其民,而二臣皆以爲未可,及其以爲可用也,則破楚滅吳,如寄諸其鄰而取之
此無他,見之明而策之熟也
夫今之世,亦與明者熟策之而已
士爭言曰:如是而財可豐,如是而兵可強,如是而吏可擇
吾從其可行者而規摹之,發之以勇,守之以專,達之以強,日夜以求合於其所規摹之內,而無務出於其所規摹之外
其人專,其政一,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
財之不豐,兵之不強,吏之不擇,此三者,存亡之所從出,而天下之大事也
夫以天下之大事,而有一人焉,獨擅而兼言之,則其所以治此三者之術,其得失固未可知也
雖不可知,而此三者決不可不治者可知也
是故不可以無術
其術非難知而難聽,非難聽而難行,非難行而難收
孔子曰:「好謀而成
」使好謀而不成,不如無謀
蓋世有好劍者,聚天下之良金,鑄之三年而成,以爲吾劍天下莫敵也,劍成而狼戾缺折不可用
何者?是知鑄而不知收也
今世之舉事者,雖其甚小,而欲成之者常不過數人,欲壞之者常不可勝數
可成之功常難形,若不可成之狀常先見
上之人方且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於收哉!
古之人,有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者,彼獨何術也?且非特聖人而已
商君之變秦法也,攖萬人之怒,排舉國之説,勢如此其逆也
蘇秦之爲從也,合天下之異以爲同,聯六姓之疏以爲親,計如此其迂也
淮陰侯請於高帝,求三萬人,願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而西會於滎陽
耿弇亦言於世祖,欲先定漁陽,取涿郡,還收富平而東下齊,世祖以爲落落難合
此皆越人之都邑而謀人國,功如此其疏也
然而四子者行之若易然
出於其口,成於其手,以爲既已許吾君,則親挈而還之
今吾以自有之天下,而行吾所得爲之事,其事又非有所拂逆於天下之意也,非有所待於人而後具也,如有財而自用之,有子而自教之耳
然而政出於天下,有出而無成者,五六十年於此矣
是何也?意者知出而不知收歟?非不知收,意者汗漫而無所收歟?故爲之説曰:先定其規摹而後從事
先定者,可以謀人
不先定者,自謀常不給,而況於謀人乎!
且今之世俗,則有所可患者,士大夫所以信服於朝廷者不篤,而皆好議論以務非其上,使眩於是非,而不知其所從
從之,則事舉無可爲者,不從,則其所行者常多故而易敗
夫所以多故而易敗者,人各持其私意以賊之,議論勝於下,而幸其無功者眾也
富人之謀利也常獲,世以爲福,非也
彼富人者,信於人素深,而服於人素厚,所爲而莫或害之,所欲而莫或非之,事未成而眾已先成之矣
夫事之行也有勢,其成也有氣
富人者,乘其勢而襲其氣也
欲事之易成,則先治其所以信服天下者
天下之事,不可以力勝
力不可勝,則莫若從眾
從眾者,非從眾多之口,而從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從眾也
眾多之口非果眾也,特聞於吾耳而接於吾前,未有非其私説者也
於吾爲眾,於天下爲寡
彼眾之所不言而同然者,眾多之口,舉不樂也
以眾多之口所不樂,而棄眾之所不言而同然,則樂者寡而不樂者眾矣
古之人,常以從眾得天下之心,而世之君子,常以從眾失之
不知夫古之人,其所從者,非從其口,而從其所同然也
何以明之?世之所謂逆眾斂怨而不可行者,莫若減任子
然不顧而行之者,五六年矣,而天下未嘗有一言
何則?彼其口之所不樂,而心之所同然也
從其所同然而行之,若猶有言者,則可以勿恤矣
故爲之説曰:「發之以勇,守之以專,達之以強
茍知此三者,非獨爲吾國而已,雖北取契丹可也
」
凡人之情,一舉而無功則疑,再則倦,三則去之矣
今世之士,所以相顧而莫肯爲者,非其無有忠義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術謀慮不若人也,患在苦其難成而不復立
不知其所以不成者,罪在於不立也
茍立而成矣
今世有三患而終莫能去,其所從起者,則五六十年矣
自宮室禱祠之役興,錢幣茶鹽之法壞,加之以師旅,而天下常患無財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豐財者,不可勝數矣,而財終不可豐
自澶淵之役,北虜雖求和,而終不得其要領,其後重之以西羌之變,而邊陲不寧,二國益驕
以戰則不勝,以守則不固,而天下常患無兵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強兵者,不可勝數矣,而兵終不可強
自選舉之格嚴,而吏拘於法,不志於功名;考功課吏之法壞,而賢者無所勸,不肖者無所懼,而天下常患無吏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擇吏者,不可勝數矣,而吏終不可擇
財之不可豐,兵之不可強,吏之不可擇,是豈真不可耶?故曰:「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厭之而愈不立也
」
夫所貴於立者,以其規摹先定也
古之君子,先定其規摹,而後從事,故其應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
眾人以爲是汗漫不可知,而君子以爲理之必然,如炊之無不熟,種之無不生也
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
昔者子太叔問政於子產
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以思之,思其始而圖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
」子產以爲不思而行,與凡行而出於思之外者,如農之無畔也,其始雖勤,而終必棄之
今夫富人之營宮室也,必先料其貲財之豐約,以制宮室之大小,既內決於心,然後擇工之良者而用一人焉,必告之曰:「吾將爲屋若干,度用材幾何?役夫幾人?幾日而成?土石材葦,吾於何取之?」其工之良者必告之曰:「某所有木,某所有石,用材役夫若干,某日而成
」主人率以聽焉
及期而成,既成而不失當,則規摹之先定也
今治天下則不然
百官有司,不知上之所欲爲也,而人各有心
好大者欲王,好權者欲霸,而偷者欲休息
文吏之所至,則治刑獄,而聚斂之臣,則以貨財爲急
民不知其所適從也
及其發一政,則曰姑試行之而已,其濟與否,固未可知也
前之政未見其利害,而後之政復發矣
凡今之所謂新政者,聽其始之議論,豈不甚美而可樂哉
然而布出於天下,而卒不知其所終
何則?其規摹不先定也
用舍繫於好惡,而廢興決於眾寡
故萬全之利,以小不便而廢者有之矣;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顧者有之矣
所用之人無常責,而所發之政無成效
此猶適千里不齋糧而假丐於塗人;治病不知其所當用之藥,而百藥皆試,以僥幸於一物之中
欲三患之去,不可得也
昔者太公治齊,周公治魯,至於數十世之後,子孫之強弱,風俗之好惡,皆可得而逆知之
何者?其所施專一,則其勢固有以使之也
管仲相桓公,自始爲政而至於霸,其所施設,皆有方法
及其成功,皆知其所以然,至今可覆也
咎犯之在晉,范蠡之在越,文公、勾踐嘗欲用其民,而二臣皆以爲未可,及其以爲可用也,則破楚滅吳,如寄諸其鄰而取之
此無他,見之明而策之熟也
夫今之世,亦與明者熟策之而已
士爭言曰:如是而財可豐,如是而兵可強,如是而吏可擇
吾從其可行者而規摹之,發之以勇,守之以專,達之以強,日夜以求合於其所規摹之內,而無務出於其所規摹之外
其人專,其政一,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
財之不豐,兵之不強,吏之不擇,此三者,存亡之所從出,而天下之大事也
夫以天下之大事,而有一人焉,獨擅而兼言之,則其所以治此三者之術,其得失固未可知也
雖不可知,而此三者決不可不治者可知也
是故不可以無術
其術非難知而難聽,非難聽而難行,非難行而難收
孔子曰:「好謀而成
」使好謀而不成,不如無謀
蓋世有好劍者,聚天下之良金,鑄之三年而成,以爲吾劍天下莫敵也,劍成而狼戾缺折不可用
何者?是知鑄而不知收也
今世之舉事者,雖其甚小,而欲成之者常不過數人,欲壞之者常不可勝數
可成之功常難形,若不可成之狀常先見
上之人方且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於收哉!
古之人,有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者,彼獨何術也?且非特聖人而已
商君之變秦法也,攖萬人之怒,排舉國之説,勢如此其逆也
蘇秦之爲從也,合天下之異以爲同,聯六姓之疏以爲親,計如此其迂也
淮陰侯請於高帝,求三萬人,願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而西會於滎陽
耿弇亦言於世祖,欲先定漁陽,取涿郡,還收富平而東下齊,世祖以爲落落難合
此皆越人之都邑而謀人國,功如此其疏也
然而四子者行之若易然
出於其口,成於其手,以爲既已許吾君,則親挈而還之
今吾以自有之天下,而行吾所得爲之事,其事又非有所拂逆於天下之意也,非有所待於人而後具也,如有財而自用之,有子而自教之耳
然而政出於天下,有出而無成者,五六十年於此矣
是何也?意者知出而不知收歟?非不知收,意者汗漫而無所收歟?故爲之説曰:先定其規摹而後從事
先定者,可以謀人
不先定者,自謀常不給,而況於謀人乎!
且今之世俗,則有所可患者,士大夫所以信服於朝廷者不篤,而皆好議論以務非其上,使眩於是非,而不知其所從
從之,則事舉無可爲者,不從,則其所行者常多故而易敗
夫所以多故而易敗者,人各持其私意以賊之,議論勝於下,而幸其無功者眾也
富人之謀利也常獲,世以爲福,非也
彼富人者,信於人素深,而服於人素厚,所爲而莫或害之,所欲而莫或非之,事未成而眾已先成之矣
夫事之行也有勢,其成也有氣
富人者,乘其勢而襲其氣也
欲事之易成,則先治其所以信服天下者
天下之事,不可以力勝
力不可勝,則莫若從眾
從眾者,非從眾多之口,而從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從眾也
眾多之口非果眾也,特聞於吾耳而接於吾前,未有非其私説者也
於吾爲眾,於天下爲寡
彼眾之所不言而同然者,眾多之口,舉不樂也
以眾多之口所不樂,而棄眾之所不言而同然,則樂者寡而不樂者眾矣
古之人,常以從眾得天下之心,而世之君子,常以從眾失之
不知夫古之人,其所從者,非從其口,而從其所同然也
何以明之?世之所謂逆眾斂怨而不可行者,莫若減任子
然不顧而行之者,五六年矣,而天下未嘗有一言
何則?彼其口之所不樂,而心之所同然也
從其所同然而行之,若猶有言者,則可以勿恤矣
故爲之説曰:「發之以勇,守之以專,達之以強
茍知此三者,非獨爲吾國而已,雖北取契丹可也
」
暫無
暫無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