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君山
風波不動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應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歷來詩人都寫它的闊大壯盛的氣象,畱下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這首絶句,卻別出心裁,以纖巧輕柔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澄泓湛凝綠,物影巧相映」(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的精細圖景,幷融入美麗的神話傳説,結構成新巧而又清麗的篇章。 這首描繪洞庭君山的詩,起筆就很別致。詩人不是先正面寫君山,而是從君山的倒影起筆。「煙波不動」寫湖面風平浪靜;「影」,是寫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寫山影的凝重。「碧色全無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視倒影,當然是衹見翠山不見碧湖了。這兩句以波平如鏡的湖水,以淺碧與深翠色彩的對比,映襯出君山倒影的鮮明突出。這是一幅靜謐的湖山倒影圖。這種富有神秘色彩的寧靜,很容易引發出詩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筆鋒一轉,將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説,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繪中。古代神話傳説,舜妃湘君姊妹化爲湘水女神而遨遊於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即得名於此。所以「疑是水僊梳洗處」這一句,在仿佛之間虛寫一筆:洞庭君山大槪是水中女僊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擬的手法輕輕點出:「一螺靑黛鏡中間」,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麽象鏡中女僊靑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她的秀美,吸引著不少詩人爲之命筆。「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靑螺」,劉禹錫這兩句詩,同樣也是以螺髻來形容,不過這是刻畫了遙望水面白浪環繞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這一首,則全從水中的倒影來描繪,來生發聯想,顯得更爲輕靈秀潤。起筆兩句,不僅湖光山色倒影逼眞,而且筆勢凝斂,重彩描畫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繼之詩情轉嚮虛幻,將神話傳説附會於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勝,寫得活脫輕盈。這種「鏡花水月」、互相映襯的筆法,構成了這首小詩新巧清麗的格調,從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風波:一作「煙波」  翠色全微碧:一作「碧色全無翠」。 應是:一作「疑是」
暫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