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刻箇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幷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箇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箇絶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衹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涉:過,渡。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所從墜:從劍落下的地方。墜,落下。 此:這樣。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愚蠢,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裏。他急忙在船邊上用劍在掉下劍的地方做了記號,説:「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後停了下來,這箇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裏尋找劍。船已經航行了,但是劍沒有行進,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