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硯說
餘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爲古也
已而有識者曰:“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保藏之,勿令損毀
”予聞諸言,亦從而寶之,不暇辨其爲真五代、宋與否
雖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當時人亦僅以當一硯之用耳,豈知其必不毀、必至於今而爲古耶?蓋至於今,而後知其爲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時,所寶爲周、秦、漢、魏以上物者,視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漢、魏以上物,示周、秦、漢、魏以上人,其人自視又奚如?
人見世之熙熙者,沉酣於紛華綺麗之樂,奔走於權貴要津之門,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於是有一人焉,出而矯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書圖畫、器物玩好自娛,命之日好古
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
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
於是士之射利求進者,必窮極其所無,以諂事權貴要津;權貴要津亦時出其所有以誇士
而士之慕爲古而不知務者,亦每與世競逐,必盡效其所有而後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與庸俗人同好而已
夫既與庸俗人同好矣,而猶嘵嘵然竊好古之名,以求其自異於庸俗,不知其名則是,而其意則非
吾之所謂好古者,學其道,爲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見,徘徊上下,庶幾得其手澤之所存而以玩焉,則恍然如見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厭
故夫古之爲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觀今世之所好,大率類是
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硯說
古硯說,出自明代許獬所著《許鍾鬥集》。全文從一方古硯起筆,圍繞人們對待古物的不同態度展開議論,借題發揮,聯繫現實,最後點明“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風雅,或諂媚權貴以逐利求進”,體現了作者直面時俗的批判精神。
僇(lù)辱:羞辱,侮辱。 嘵(xiāo)嘵:吵嚷。 手澤: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
我家有方古硯,是過去因友人的贈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後就一直放在那裏,當作一方(普通)的硯臺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貴)的古硯。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一樣收藏着,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我聽到了這樣的勸告後,也就依從了他的話把(這方硯)當作了寶貝。但沒時間來辨識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時的物件。 雖然這樣,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時的東西,當初的人也只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硯臺來使用罷了,哪裏知道一定不能毀壞、還一定要把它傳到現在而成爲一件古物呢?傳到現在,然後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時(的寶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時,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當作珍寶的人,對這塊(五代、宋時的)硯臺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 人們看到世上那些和和樂樂的人,沉醉於奢華豔麗的享樂中,在權貴和地位顯赫的人的門前來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樣子,遭受羞辱卻不知道羞恥。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改變這種風氣,高高直立守道自重,憑淡泊的心態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書圖畫、器物愛好來娛樂自己,並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 “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爲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歡的,那麼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隨並模仿着他們。於是讀書人中那些追求財利求得上進的人,一定想竭盡辦法拿出權貴們沒有的東西,來巴結侍奉那些權貴要人;權貴要人也時時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讀書人中誇耀。可是那些羨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麼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後快。 唉!這不是真能愛好古物,只不過與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罷了。既然與平庸世俗的人愛好相同,可是還要吵嚷着要擁有好古的名聲,來顯示與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樣。不知道他們的名聲是這樣,而他們真實想法卻不是這樣的。 我所說的好古的人,想學習(先人或前輩)的道義,寫他們那樣的文章,思念他們的人卻不能相見,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們的遺墨、遺物中存留下來的東西來玩賞,就好像恍然見到他們真人一樣,因此喜好它們而從不滿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爲他們留下的器物,而是他們的爲人。 我看當今世人所愛好的,大都像這樣。不能詳盡闡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寫了一篇《古硯說》。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