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桃源畫記
四明山道士葉沈,囊出古畫
畫有桃源圖
圖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記,分靈洞三十六之一支
其水趣流,勢與江河同
有深而淥,淺而白,白者激石,祿者落鏡
溪南北有山
山如屏形,接連而去,峯豎不險,翠穠不浮
其夾岸有樹木千萬本,列立如揖,丹色鮮如霞,擢舉欲動,燦若舒顏
山鋪水底,草散茵毯
有鸞青其衿
有鶴丹其頂,有雞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閒而立者十有八九
岸而北,有曲深巖門,細露屋宇,霞檻繚轉,雲磴五色,雪冰肌顏,服身衣裳皆負星月文章
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書童玉女,角發而侍立者十二
視其意況,皆逍遙飛動,若雲十許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
其坦處有壇,層級沓玉冰
壇面俄起爐竈,竈口含火,上有云氣,具備五色
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華鬢眉,身著秦時衣服,手鼓短枻,意狀深遠
合而視之:大略山勢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鶴情閒暇,煙嵐草木,如帶香氣
熟得詳玩
自覺骨戛清玉,如身入鏡中,不似在人寰間,眇然有高謝之志從中來
坐少選,道士卷畫而藏之
若身形卻落塵土中,視向所張壁上,又疑有頑石化出,塞斷道路
某見畫物不甚寡,如此圖,未嘗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耶?葉君且自珍重
無路得請,遂染筆錄其名數,將所以備異日寫畫之不謬也
畫有桃源圖
圖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記,分靈洞三十六之一支
其水趣流,勢與江河同
有深而淥,淺而白,白者激石,祿者落鏡
溪南北有山
山如屏形,接連而去,峯豎不險,翠穠不浮
其夾岸有樹木千萬本,列立如揖,丹色鮮如霞,擢舉欲動,燦若舒顏
山鋪水底,草散茵毯
有鸞青其衿
有鶴丹其頂,有雞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閒而立者十有八九
岸而北,有曲深巖門,細露屋宇,霞檻繚轉,雲磴五色,雪冰肌顏,服身衣裳皆負星月文章
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書童玉女,角發而侍立者十二
視其意況,皆逍遙飛動,若雲十許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
其坦處有壇,層級沓玉冰
壇面俄起爐竈,竈口含火,上有云氣,具備五色
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華鬢眉,身著秦時衣服,手鼓短枻,意狀深遠
合而視之:大略山勢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鶴情閒暇,煙嵐草木,如帶香氣
熟得詳玩
自覺骨戛清玉,如身入鏡中,不似在人寰間,眇然有高謝之志從中來
坐少選,道士卷畫而藏之
若身形卻落塵土中,視向所張壁上,又疑有頑石化出,塞斷道路
某見畫物不甚寡,如此圖,未嘗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耶?葉君且自珍重
無路得請,遂染筆錄其名數,將所以備異日寫畫之不謬也
《錄桃源畫記》是唐代舒元輿寫的一篇古文。
四明山:在今浙江省寧波市西南。
仙記:道教的書籍。
分靈洞三十六之一支:道書上記載着三十六處靈洞,桃花源是其中之一。
勢與江河同:水勢和江河相同。
淥(lù):清。
翠穠(nóng)不浮:青綠的色彩很濃重而不覺得浮動。
擢(zhuó)舉欲動:向上聳起,看上去似乎會動。
燦:顏色鮮明。舒顏:開顏歡笑的樣子。
傞(suō)傞:參差不齊。亭亭:直立的樣子。
霞檻繚轉:欄干曲曲折折。這兒寫的是仙境,所以用“霞”來形容“檻”。
雲磴(dèng)五色:石級五顏六色。
雪冰肌顏:(畫中人物的)肌膚容貌,潔白得像冰雪。
皆負星月文章:都繡着星月等文采。文章,花紋。
肖:像。虹玉:形容有光采。
角發:古時孩子在頭的兩邊挽的髮髻,像角的樣子。
視其意況:看他們的神情態度。
沓玉冰:重重疊疊的玉和冰。
枻:槳。
少選:一會兒。
某:自稱。寡:少。
無路得請:將來沒法再請求觀賞。
染筆:把筆蘸了墨。錄其名數:把畫上事物的名目、數字記下來。
來自寧波四明山的道士葉沈,從布口袋裏取出一幅古畫,畫面上畫的是桃源圖,圖上有條小溪,溪名武陵之源。
查考《仙記》,武陵源分屬天下三十六靈洞的一支。那裏的水流動湍急,氣勢與長江黃河相同,有水流深而呈墨綠的,有水流淺而呈雪白的,白色的是水衝在石上激起的浪花,清的像落到深處的鏡子,可以照見面貌。溪的南北有山,山像屏風的形狀,綿延展開,山峯直立,但是形勢並不險惡,青綠的色彩很濃重但不覺得浮動。山溝兩岸有成千上萬棵樹,排列着像人在作揖行禮。紅顏色鮮豔得像雲霞,向上聳起,看上去似乎會動,燦爛得像人開顏歡笑。山的倒影平鋪水底,草地鋪開像一大片毯子。有胸部長有青色羽毛的鸞鳥,有頂部呈現紅色的鶴,有羽毛像玉一樣的雞,有色彩像金子一樣的狗。它們的毛參差不齊地豎立着,十八九隻這樣的動物悠閒地站在草地上。從岸往北,有一個曲折幽深的山洞,略微露出些屋舍,欄杆曲曲折折,高高的石級五顏六色,裏面人物的容貌潔白得像冰雪,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繡着星月等花紋。從岸往南有五個人,衣服容貌像彩虹白玉,左右有書童玉女,全都是兩邊挽着髮髻站立,共有十二人。看他們的神情態度,都是自由自在靈妙生動,像是十幾片雲,自然而然地來,不知不覺地去。那平坦的地方畫着一座壇,臺階是重重疊疊的玉和冰,壇面上突起的地方是一副爐竈,竈口燃着火,上面有云煙之氣,有着完整的五種色彩。畫面中間的山溝裏一條小船浮着,船上有一個鬢髮眉毛雪白的人,身上穿着秦朝的服裝,手裏搖着一隻短槳,神情深沉凝重。
總起來看這幅畫:大致是山的形狀顯得高,水的姿態突出深,人物的樣子魁梧清奇,鶴這些動物的神態顯得悠閒自得,煙霧雲氣草樹,像是帶着香馥之氣。能夠仔細地詳加玩賞,自己覺得骨頭像玉相觸擊一樣清脆,彷彿進入鏡子中一般,不像生活在人世間,心曠神怡間有一種高尚的出世的心情從內心迸發出來。
我和道士坐談了一會兒,道士便卷好畫收藏進去。我像是身體從仙界退落回塵世中,看着剛纔掛畫的那面牆壁,又懷疑是一塊堅硬的石頭變化而來,堵住了通往仙界的道路。我看見的繪畫作品不是很少,像這幅畫,從來未曾看到過,這難道是要讓我知道畫家的精妙技藝能夠達到像這樣的地步?
葉先生暫且好好保重。看來我是沒法再請求觀賞了,於是用筆醮着墨把畫上事物的名目、數字都記錄下來,將用來防備以後畫畫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