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王庠書
別紙累幅過當,老病廢忘,豈堪英俊如此責望邪
少年應科目時,記錄名數沿革及題目等,大略與近歲應舉者同爾
亦有少節目文字,才塵忝後,便被舉主取去,今皆無有,然亦無用也
實無捷徑必得之術
但如君高才強力,積學數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實皆命也
但卑意欲少年爲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
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餘念
又別作一次,求事蹟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
他皆仿此
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甚非速化之術
可笑可笑
《又答王庠書》是北宋詩人蘇軾寫的一篇散文,爲蘇軾寫給女婿的家書。王庠,字周彥,榮州(今四川榮縣)人,蘇轍的女婿。蘇軾對王庠少年喪父,哀憤深切,閉戶苦讀,遂精通經史百家,頗多讚譽,曾稱他“筆力有餘,出語不凡。”然而卻多所教誨。本文是回答王庠問學的一封書信。書中所言求學無捷徑可走、“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及選題要專的學習方法,都是有益的。
王庠:榮州(今四川榮縣)人,蘇轍的女婿。 堪:擔當,承當。 應:參加 節目:原指樹木堅硬的結節,這裏指應舉時題目較難的文章。 才塵:才華像塵土,不值一提,謙辭。 忝後:名列於榜後。 得:成功。 卑意:我的意思。
已經很久沒有和你通信了,這是因爲我又老又生病,所以常常忘記事情,哪承受得住你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的期望呢?我年輕參加科舉時,記錄有題目的延續與變遷,大致和這幾年的題目相同。也有一些文章,文采不怎麼好,但是卻中舉了,現在是沒有了,實際上這是沒有用的。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但像你這樣才高八斗,年富力強,努力地學習幾年,自然會有所領悟,有所收穫的,其實這是學習的必經之路。我的意思是希望你能成爲學者,每本書都讀完幾次。書籍多得像海洋一般,什麼方面的都有,以人的精力,不能全部都讀到,只是要找那些想要學習的來讀。所以希望你每次作一次計劃,就像想知道古今的興亡、聖賢的作爲,專門地學習這一方面,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下一次又作一次計劃,找典故、典章一類的書,都是像這樣。其他方面的都仿照這個辦法。這個雖然辦法笨一些,但是某一天學成的時候,樣樣精通,與那些本本書都讀的人就不能同日而語了。不是什麼能很快提高水平的辦法,讓你見笑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