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別友人二首
【其一】
銀燭吐靑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其二】
紫塞白雲斷,靑春明月初
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餘
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
懷君欲何贈,願上大臣書
《春夜別友人二首》是唐代詩人陳拾遺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約作於武則天光宅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春。第一首詩寫作者第一次離開家鄉赴東都洛陽告別宴會上的場景,充滿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第二首詩同樣作於告別宴會,詩人嚮友人坦露心胸,傾吐其爲國建功立業的宏願。
銀燭:明亮的蠟燭。 綺筵:華麗的酒席。 離堂:餞別的處所。 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語出《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句:説明這場春宴從頭一天晚上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清晨。長河,指銀河。 悠悠:遙遠。 洛陽道:通往洛陽的路。 紫塞:原指長城,其土紫色。這裏泛指北方邊塞。 靑春:此指春天。 滴瀝:形容滴水。 大臣書:《漢書·東方朔傳》載,漢武帝即位,徵求天下才士,東方曼卿便上書自薦,自稱可以當「天子大臣」。陳拾遺在光宅元年(西元六八四年)以布衣身份,詣闕進上《諫靈駕入京書》和《諫政理書》,可謂上了「大臣書」。
【其一】 銀燭吐著縷縷靑煙,金杯對著盛筵美宴。 離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別後山川路途遠。 明月隱蔽高樹之後,銀河消失曙色裏面。 前往洛陽道路漫長,不知何時纔能相見? 【其二】 紫色邊塞隔斷白雲,春天時節明月初昇。 面對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別離惆悵滿胸。 花瓣挂滿清凉露珠,檐邊滴盡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贈什麽?獻書論政是我初衷。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