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二疏
大象轉四時,功成者自去
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
遊目漢廷中,二疏復此舉
高嘯返舊居,長揖儲君傅
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
離別情所悲,餘榮何足顧!
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
厭厭閻里歡,所營非近務
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放意樂餘年,遑恤身後慮!
誰云其人亡,久而道彌著
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
遊目漢廷中,二疏復此舉
高嘯返舊居,長揖儲君傅
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
離別情所悲,餘榮何足顧!
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
厭厭閻里歡,所營非近務
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放意樂餘年,遑恤身後慮!
誰云其人亡,久而道彌著
《詠二疏》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吟詠西漢宣帝時以“知足”爲宗旨而急流勇退的疏廣與疏受叔侄二人,謳歌了二疏立功不居、功成身退、有金不私的賢達事蹟。全詩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二疏實現功成身退之目標的積極評價,第二部分描寫二疏辭官回鄉的場面,第三部分描寫二疏歸鄉後所過的自由自在的日子以及不屑於“近務”而每日邀請在一起飲宴的情景,最後以二疏所奉行的“道”經過時間的洗禮仍閃耀着光輝作結。
二疏:指疏廣與疏受,漢宣帝時蘭陵(今山東省棗莊市東南)人。疏廣任太子太傅,其姪疏受任太子少傅,任職五年;疏廣認爲名已成立,不離去恐有後患,便與疏受一道辭職還鄉。當離去時,公卿大夫等送行者車百輛,觀者皆嘆日:“賢哉二大夫。”皇帝和太子送給二疏很多財物,他們還鄉後便以賜金日與親友賓客宴飲共樂,而不留金爲子孫置辦房屋田産。事見《漢書·疏廣傳》。
大象:指天,大自然。《老子》:“大象無形。”又:“執大象。”王弼注:“大象,天象之母也。”
轉:運行。
借問:請問。
衰周來:自東周末期以來。
趣:旨趣、意旨、道理。
遊目:隨意觀覽,這裏是放眼、回顧的意思。
復:再、恢復。
此舉:這種行爲,指“功成者自去”。
高嘯:猶高歌,形容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長揖(yī):舊時拱手高舉,自上而下的相見或道別的禮節。《漢書·高帝紀上》:“酈生不拜,長揖。”詩中是指辭謝。
儲君傅:指太子大傅與太子少傅的職位。儲君,太子。
餞(jiàn)行:以酒食送行。
傾:盡。
華軒:華貴的輕車,指富貴者乘坐的車子。盈:滿。《漢書·疏廣傳》:“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指餞行),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辭決而去。”
餘榮:賸下的榮華。即指二疏所辭去的官職俸祿。
勝:盛大、佳妙。
賢哉豈常譽:《漢書·疏廣傳》:“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嘆息爲之下位。”
常:普通、一般。
厭(yān)厭:安逸、安詳的樣子。《詩經·小雅·湛露》:“厭厭夜飲。”毛傳:“厭厭,安也。”
閻里:鄉里。
近務:眼前之事,指日常平凡的事情。
促席:接席,座位靠近。表示親近。
延:邀請。
揮觴(shāng):舉杯,指飲酒。
道:敍説。
平素:指往日的事情。
問金終寄心:指疏廣的子孫託人問疏廣,給他們留下多少錢財以置辦房舍田産。寄心,藏在心中的想法,關心。
清言:指疏廣所説“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等語。
曉未悟:曉諭不明白的人。
放意:縱情。
餘年:賸下的歲月,指晚年。
遑恤(huáng xù)身後慮:哪有閑暇考慮死後的事。遑,閑暇;恤,憂慮。《詩經·邶風·谷風》:“遑恤我後。”《箋》:“追,暇也。恤,憂也。”
其人:指二疏。
道:做人之道,指清操。
彌:更加。
著:顯著、昭著,指廣爲人知。
天地四時自運轉,完成功業當歸還。
請問東周未世後,幾人能把其意傳?
放眼漢代朝廷內,二疏舉止可稱贊。
歡快高歌返故鄉,告別太子長辭官。
皇朝官吏皆出送,華貴輕車塡路問。
悲嘆之情爲送別,榮華富貴豈足戀!
德操高尙感行人,賢哉之譽豈一般!
鄉里安逸相聚歡,經營之事不簡單。
邀來故老促席坐,飲酒共將往事談。
兒女關心遺産事,疏廣曉諭出清言。
縱情享樂度餘年,死後之事不挂牽。
誰説二疏已亡去?日久其德更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