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記
嘉祐二年,龍圖閣直學士(尙書),吏部郎中梅公,出守於杭
於其行也,天子寵之以詩
於是始作有美之堂
蓋取賜詩之首章而名之,以爲杭人之榮
然公之甚愛斯堂也,雖去而不忘
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師,命予誌之
其請至六七而不倦,予乃爲之言曰:
夫舉天下之至美與其樂,有不得兼焉者多矣
故窮山水登臨之美者,必之乎寬閑之野、寂寞之鄉,而後得焉
覽人物之盛麗,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據乎四達之衝、舟車之會,而後足焉
蓋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娛意於繁華,二者各有適焉
然其爲樂,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謂羅浮、天台、衡岳、洞庭之廣,三峽之險,號爲東南奇偉秀絶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
此幽潛之士,窮愁放逐之臣之所樂也
若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眾,爲一都會,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資富貴之娛者,惟金陵、錢塘
然二邦皆僭竊於亂世
及聖宋受命,海內爲一
金陵以後服見誅,今其江山雖在,而頽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爲之躊躇而凄愴
獨錢塘,自五代始時,知尊中國,效臣順及其亡也
頓首請命,不煩干戈
今其民幸富完安樂
又其俗習工巧
邑屋華麗,蓋十餘萬家
環以湖山,左右映帶
而閩商海賈,風帆浪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雲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而臨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
若天子之侍從,四方遊士爲之賓客
故喜佔形勝,治亭榭
相與極遊覽之娛
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遺於彼
獨所謂有美堂者,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盡得之
蓋錢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盡得錢塘之美焉
宜乎公之甚愛而難忘也
梅公清愼,好學君子也
視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廬陵歐陽脩記
《有美堂記》是歐陽修應杭州知州梅摯之請,寫的一篇旨在紀念有美堂的碑記。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梅摯離開京城赴任杭州,宋仁宗作詩《賜梅摯知杭州》,爲表達對天子賜詩的感激,則在吳山建造了覽勝賞景的“有美堂”,幷特意請歐陽修寫一篇文章以誌紀念。 《有美堂記》贊揚有美堂佔盡地理之勝,奇偉秀絶,旣處於四方之聚,百貨交流,物産豐富,人煙稠密的都會,又能盡攬山水的美景,二者得兼。幷從金陵與杭州的比較中突出杭州,進而盛贊錢王功績。
暫無
宋仁宗嘉祐二年,龍圖閣的直學士(尙書),也就是吏部的郎中梅清愼先生到錢塘(杭州)去任職。那時由於皇上很愛惜這位人材,在臨行的時候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梅清愼先生到了杭州以後,在吳山上蓋了一座有美堂,幷把皇上贈詩的前兩句中的“有美堂”三箇字作爲堂名,做了一塊匾,設法給錢塘的市民帶來榮耀。梅先生非常喜歡這箇“有美堂”,雖然現在已經調離錢塘,但是還是不能忘懷這“有美堂”,今年從金陵(南京)派人來到京城,叫我給有美堂寫一篇序文。派來的人前五、六次都被我推辭了,但梅先生還不怕失敗,又派人來求我寫序,所以我就寫了下面這段文字: 天底下山水的秀美與人們能從中得到的快樂是往往是不能兩全的。要能看到登高俯瞰山水的秀美,往往要走到偏僻的鄉下,寂寞無聞的村莊裏去,要看到相貌好的人物和豐富的物産,有的富人富到擁有連整箇城的財富,那光用我們兩隻腳走去尋找是找不到的,衹有到車水馬龍的路口,商賈雲集的碼頭去找。前一箇是使我們看了風景而忘記了自身,而後一箇是想到事物的繁盛也忘記自身。這兩箇的追求是不一樣的,人們從中所得到的快樂也是不一樣的,這二箇東西是很難都難能要到的啊。 現時我們所説的“羅浮”、“天台”、“衡山”、“洞庭湖”,還有“三峽”的險要,這些地方是我國東南部最秀麗的風景,但這些地方都是在小的縣城、小的州治、偏僻少聞的鄉下。這些風景是給隱士、放逐之人享受的。如果旣要是在交通方便,物産豐富,人口眾多的集市,又要有山水秀美的地方,它能給於有錢的人的以娛樂,我看衹有“金陵”、“錢塘”這兩箇城市了。這二箇城市由於幸免於戰亂,保存得比較好。宋朝皇帝受於天命,統一了中國,由於金陵歸宋較遲,現在江山雖在,但舊的城墻廟宇被毁壞而埋於荒草的很多,到過金陵的人幾乎沒有不爲看到這些景象而感凄凉與躊躇的。這麽説,中國衹有一箇錢塘自五代以來聞名於海內了。究其原因,是因爲當地前朝的地方官順及形勢,嚮大宋請命,不動戰爭。現在這箇地方的老百姓富裕安好,幸福快樂。在這箇地方的老百姓又多熟悉工藝技巧,城市中的屋宇非常漂亮。這樣的房屋約有十萬多座,整箇城市掩映在西湖和山林之中,非常好看。在大江的碼頭上雲集有福建來的艘艘商船,這些商船極其忙碌地進進出出於錢塘江遼擴浩渺的煙波裏。 到這箇地方來的人,大多是朝庭的公卿大臣,也有是皇上的待從,還有各地的喜歡旅遊的人和外地來的客人。大家都要尋找箇好的地方,築起了他們亭臺和水榭。朋友們一邊相會,一邊遊覽,一邊享受山水的快樂。在錢塘的其他地方看風景往往是有得有失,衹有這有美堂上看風景,登高望遠,旣可以看到山水之美,又可以看到人居物産之盛,也就是説一聳目而盡得之啊!人們説錢塘兼有天下之美,而這箇堂卻又兼有錢塘之美,這就是爲什麽梅清愼先生非常喜歡這箇“有美堂”而永遠忘能忘懷的原因啊!梅清愼先生,是個愛好學習的君子,我們看他的愛好,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了。嘉祐四年八月丁亥日,廬陵人歐陽脩寫。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