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堂記
權衡之平物,動則輕重差,其於靜也,錙銖不失
水之鑑物,動則不能有睹,其於靜也,毫髮可辨
在乎人,耳司聽、目司視,動則亂於聰明,其於靜也,聞見必審
處身者不爲外物眩晃而動,則其心靜,心靜則智識明,是是非非,無所施而不中
夫是是近於諂,非非近於訕,不幸而過,寧訕無諂
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一以觀之,未若非非之爲正也
予居洛之明年,旣新廳事,有文記於壁末
營其西偏作堂,戶北曏,植叢竹,闢戶於其南,納日月之光
設一几一榻,架書數百卷,朝夕居其中
以其靜也,閉目澄心,覽今照古,思慮無所不至焉
故其堂以“非非”爲名云
水之鑑物,動則不能有睹,其於靜也,毫髮可辨
在乎人,耳司聽、目司視,動則亂於聰明,其於靜也,聞見必審
處身者不爲外物眩晃而動,則其心靜,心靜則智識明,是是非非,無所施而不中
夫是是近於諂,非非近於訕,不幸而過,寧訕無諂
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一以觀之,未若非非之爲正也
予居洛之明年,旣新廳事,有文記於壁末
營其西偏作堂,戶北曏,植叢竹,闢戶於其南,納日月之光
設一几一榻,架書數百卷,朝夕居其中
以其靜也,閉目澄心,覽今照古,思慮無所不至焉
故其堂以“非非”爲名云
暫無
暫無
用秤來平量物體,晃動時就會産生輕重的差異,如果在穩定的時候,一點兒也沒有差錯。用水來映照物體,晃動時就不能看到(影象),如果在平靜的時候,一絲一毫都可以辨認。在人來説,耳朵是主管聽的,眼睛是主管看的,動蕩就會亂了聽與看的(尺度),如果在安靜的時候,(人對於)聽到的看到的必定是眞實的。處世立身的人(如果)不被身外事物的眩目耀眼而迷亂,那他的內心就必定安靜,內心安靜智慧見識就清晰明白,肯定正确的否定錯誤的,無論用在哪裏沒有不成功的。肯定正确的常常近於諂媚,否定錯誤的常常近於誹謗,不幸受到指責,寧可被指爲誹謗也不要被指爲諂媚。言行正确,是君子的常態,肯定他又有什麽增益?從總體上看,肯定正确不如否定錯誤更爲可取。
我居住洛陽的第二年,重修使院大堂之事已經完畢,我寫了一篇文字刻石於壁下。在大堂的西邊建造了偏房,門嚮北開著,院子裏種植了幾叢竹子,在房屋的南面開辟了窗戶,接收日月的光輝。在屋子裏擺設上一條幾案,一張臥椅,書架上擺了幾百卷書,我早晚就居住在裏面。因爲這裏清靜,我可以閉目養神,讓思緒清澈明晰,看今日之事,想古人所爲,思想就沒有不可以到達的地方。所以,我把我的這箇廳堂就用“非非”做爲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