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記
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
南流數十步,合營溪
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
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爲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爲之悵然
乃疏鑿蕪穢,俾爲亭宇;植鬆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
爲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這篇散文可分爲兩層:第一層描寫小溪的環境清幽秀美;第二層感嘆小溪不爲人所賞識,作者修葺之後將其命名爲“右溪”。本文着重描寫了右溪的自然風光,記敘了對它整修的過程。行文流暢簡潔,文筆雋永淡雅,風格純真自然,狀物記事,層次分明,僅用一百餘字,便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繪得歷歷在目。文章感慨於道州(今湖南道縣)城邊一條無名小溪,這裏石奇泉清、草木蔥鬱,環境優美異常,但長期不爲人所知。因無人賞愛而蕪穢冷落,作者藉此寄託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身世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愛惜才用的情懷。
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元結任道州刺史時曾對它進行修葺,並刻石銘文,取名“右溪”。道州唐代時屬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縣。右,古以東爲左,西爲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南:向南。 合:匯合。 營溪:謂營水,源出今湖南寧遠,西北流經道縣,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較大支流。 抵:擊拍。 悉皆:都是。悉,全。 敧嵌(qī qiàn):石塊錯斜嵌插溪岸的樣子;攲,傾斜。 盤屈:怪石隨着溪岸彎曲曲折的樣子。 不可名狀:無法形容它們的狀態。名,形容;狀,(它們的)狀態。 洄(huí):水迴旋而流。 懸:激水觸石濺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佳木:美麗的樹木。佳,美好。 垂陰:投下陰影。 相蔭:彼此遮蔽蔭護。蔭,遮蔽。 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隱者和歸隱的官宦。 人間:與前文“山野”對稱,謂世俗社會,主要相對隱逸而言,指仕宦於朝。嵇康《答山巨源絕交書》:“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其義同此。 都邑:都會城鎮。邑,縣城。 勝境:風景優美的境地。 靜者:喜歡清靜的人,謂仁人。《論語·雍也》載:“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置州:謂唐朝設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12年)設置南營州,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爲道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設江華郡,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複稱道州。 已來:同“以來”。 爲之悵然:爲它景色優美卻無人知曉而惋惜。之,指右溪“無人賞愛”;悵然,惆悵抱憾的樣子。 乃:於是。 疏鑿蕪穢:疏通水道,開挖亂石,去除荒草雜樹。蕪穢,雜草積土。 俾(bǐ):使。 爲:修築。 亭宇:亭子房屋。 兼之:並且在這裏種植。 裨(bì):補助,增添。 形勝:優美的風景。 命:命名。 銘:銘文,指作者爲右溪所作的銘文。作者的《陽華志銘》、《五如石銘》、《浯溪銘》等其它同類作品,大多以銘文爲主,前有小序。則本篇當同其例,應有銘文,此記屬序。但銘文已佚,後人爲擬題作“記”。 彰示來者:告訴後來的遊人。來者,後來的遊者。
從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條小溪。這條小溪向南流幾十步遠,匯入營溪。兩岸全是一些奇石,(這些石頭)有的傾斜嵌疊,有的盤曲迴旋,不能夠用言語形容(它們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擊着岩石,水迴旋而流,激水觸石濺起高高的浪花,激盪傾注;岸邊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陰影互相掩映。 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間田野,就是很適合避世隱居的人和隱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爲都會城鎮(市民遊覽)的勝地,仁者休憩的園林。但是自從道州成爲州的治所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愛(它);我在溪水邊走來走去,爲它(景色秀麗但無人知曉)而惋惜!於是進行疏導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起了亭閣,栽上了松樹、桂樹,又種植了鮮花香草,來增益它優美的景緻。因爲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爲“右溪”。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訴後來人。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