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十四首
【其一】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其二】
青溪千馀仞,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
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其三】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其四】
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
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
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
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
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
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咤
【其五】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珪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其六】
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
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
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
升降随长烟,飘飖戏九垓
奇齢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其七】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
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
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
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
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
【其八】
旸谷吐灵曜,扶桑森千丈
朱霞升东山,朝日何晃朗
回风流曲棂,幽室发逸响
悠然心永怀,眇尔自遐想
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
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
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
希贤宜励德,羡鱼当结网
【其九】
采药游名山,将以救年颓
呼吸玉滋液,妙气盈胸怀
登仙抚龙驷,迅驾乘奔雷
鳞裳逐电曜,云盖随风回
手顿羲和辔,足蹈阊阖开
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
遐邈冥茫中,俯视令人哀
【其十】
璇台冠昆岭,西海滨招摇
琼林笼藻映,碧树疏英翘
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涛
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
振发睎翠霞,解褐礼绛霄
总辔临少广,盘虬舞云轺
永偕帝乡侣,千齢共逍遥
【其十一】
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
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
【其十二】
纵酒蒙汜滨,结驾寻木末
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左顾拥方目,右眷极朱发
【其十三】
四渎流如泪,五岳罗若垤
寻我青云友,永与时人绝
【其十四】
静叹亦何念,悲此妙齢逝
在世无千月,命如秋叶蔕
兰生蓬芭间,荣曜常幽翳
【其十五】
登岳采五芝,涉涧将六草
散发荡玄溜,终年不华皓
【其十六】
放浪林泽外,被发师岩穴
仿佛若士姿,梦想游列
【其十七】
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
虽欲思灵化,龙津未易上
【其十八】
安见山林士,拥膝对岩蹲
【其十九】
啸嗷遗俗罗,得此生
从西晋後期到东晋前期,正是文学史上玄言诗风形成和开始盛行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学界的情状,如《文心雕龙·时序》中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郭璞是两晋之交的人物,他在这一时期文学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世说新语》引檀道鸾《续晋阳秋》说:「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这等于说郭是玄言诗的倡导者。然而钟嵘《诗品》却说:「(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意见截然相反。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评价,是从不同角度来看郭璞诗的特点而得到的不同结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既有表述老庄旨趣的玄言成份,却慷慨多气而非「辞意夷泰」,文采华茂而非平淡寡味。也就是说,它顺应了时代风尚而又超拔于时代风尚。 这里介绍的《游仙诗》十四首的第一首,具有总括全部组诗的纲领性意义。可以看出,诗虽以「游仙」为题,却并不沉迷于完全与人世相脱离的虚幻的仙境。作者把隐逸和游仙合为一体来写,两者常常密不可分。抒发的情绪,是生活于动乱时代的痛苦,和高蹈遗世的向往,但内中又深藏着不能真正忘怀人世的矛盾。这就是所谓慷慨之气的由来。 开头两句双起,以「京华游侠窟」与「山林隐遁栖」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相互对照。「游侠」的现象,古人常从不同角度去看它。在这里,主要是指贵族子弟呼啸酒市、奢华放浪的行径,就像曹植《名都篇》所写的「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鬥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那种景象。相比于这一种热烈浪漫、尽情享乐的人生,山林中的隐者,却是孤独而清冷,远隔于尘世之外。两者之间,作者如何取舍?「朱门何足荣」是对前者的否定,「未若托蓬莱」是对後者的肯定。双起之後,一扬一抑,转入主题。「蓬莱」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它与「朱门」的对照,隐含着这样的意味:朱门虽荣,贵游虽乐,却是倏忽迁变,过眼烟云,不具有仙界超世的永恒。那么,「山林」与「蓬莱」又是何种关系呢?既可以说,隐逸是求仙的前提,又可以说,隐逸和求仙,在超越尘世的浮华喧嚣,探寻生存之本质的意义上,原是一回事。并不一定真的要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临源」以下四句,具体描写隐士的生活。他们在澄澈的水源上掬饮清波,又攀上高高的山岗采食初生的灵芝——据说食灵芝可以延年益寿。「灵溪」,《文选》李善注引庾仲雍《荆州记》云:「大城西九里有灵溪水。」「云梯」,李善注谓:「言仙人升天,因云而上。」这二条注有些问题。「灵溪」未必是专名,应只是泛指幽深山谷中的溪流。山水钟天地之灵气,可以养性,故谓「灵溪」。「云梯」更不能指成仙之路,否则「安事登云梯」作为否定的句子,与诗题直接冲突。其实,乘云而上作为政治上飞黄腾达的比喻,由来已久。《史记·范雎传》中,「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便是此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巅水涯,深可流连,无需费心求禄,自致于青云之上。 然则,仕宦的道路,究竟为何是必须抛弃的呢?接着,诗人引用古代贤哲的事例,加以说明。「漆园有傲吏」指庄子,他做过漆园地方的小吏。注意「傲吏」为了与「逸妻」相对,重在「傲」不重在「吏」。因为庄子做漆园吏,根本还够不上「仕宦」,且他也是根本反对仕宦的。据《史记》,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派使者带了重金聘庄子到楚国去任国相。他回答说:卿相固然很尊荣,但就像祭祀所用的牺牛,养得肥肥壮壮,到了宰杀的时候,想要做一头野猪,再也不能够了!「莱氏」指老莱子。据《列女传》,他避世隐居,躬耕蒙山,後应楚王之请,准备出仕。他的妻子劝告说:你今日食人酒肉,受人官禄,明日就被人制约,难免于祸患了。老莱子就听了妻子的话,仍旧过着隐遁生活。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在仕宦道路上,丧失自由,并隐伏巨大危险。因之,所谓富贵尊荣,只是使人失去自由天性的诱饵罢了。联系魏晋以来政治生活中风波险恶的情状,不难想像诗人心中深深的忧惧。 在诗歌的字面上,这些意思都没有明白说出,只是表彰漆园「傲吏」、莱氏「逸妻」,作为自己的楷模。而後用《周易》中典故,点出其中道理。《周易·乾》之「九二」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周易·大壮》之「上六」云:「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两句,意思是说:隐居的贤士,如果进而求仕,固然可能如潜龙之出现,风光一时,为天下所重,然一旦陷入困境,就再也由不得自己,犹如壮羊的角卡在了篱笆上,进不得,退不得。所以在人生的选择上,不能只看到进而「龙见」的辉煌,更要预想退而「触蕃」的窘境。这里都包涵着动乱时代的「忧生」之感。 经过以上的思考,作者得出明确的结论:「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伯夷、叔齐,是古人称颂的贤者,曾互让王位而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里;後来武王伐纣,他们又为了忠于商朝而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但在魏晋人看来,这种大忠大贤,仍然是牵绊于世网,伤残人生的本性,正是羝羊触蕃的可怜相。远不如高蹈于人世风尘之外,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 令人感叹的是:郭璞虽有高蹈的志向,却并不能摆脱仕宦,入隐山林。後更因反对王敦谋叛,遭致杀身之祸,「游仙」的豪情,化作刀下的哀吟。只是在他的诗歌里,留下那一代文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追求解脱的期望,和进退失据的叹息。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诗引用庄子的事迹和思想,引用《周易》的成言,藉以表述自己的人生观念,体现了玄言诗兴起时代的文学风气。
「京华游侠窟」句:京城是游侠出没的地方。京华,京师;游侠窟,游侠活动的处所。 「山林隐遁栖」句:山林是隐者居住的处所。遁:退;隐遁,指隐居的人;栖,在山林居住。 朱门:豪贵之家。 何足荣:有什么值得荣耀的? 未若:不如。 托蓬莱:托身仙山,指归隐。蓬莱,海中仙山。 源:水之源; 挹:斟; 冈:山; 掇:拾; 丹荑:初生的赤芝。据《本草》,芝是灵草,吃了可以长寿。丹,丹芝、赤芝;荑,凡草之初生通名荑。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句:渴了到水源掬饮清波,饿了登山采食灵芝。 灵溪:水名。李善注引庚仲雍《荆州记》:「大城西九里有灵溪水。」 潜盘:隐居盘桓。 登云梯:指登仙。仙人升天因云而上,所以叫云梯。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句:说灵溪完全可以隐居,何必升天求仙呢?作者本来是藉游仙来抒发隐逸的怀抱,所以这里说潜隐也就是游仙。 漆园有傲吏:指庄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尝为漆园吏,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周笑谓楚使者曰:子亟去,无污我。」即所谓「傲吏」。 莱氏:指老莱子。《列女传》记载,老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楚王坐着车至老莱之门,请他出来做官,他许诺。妻曰:「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妄不能为人所制。」投其畚而去。老莱乃随而隐。即所谓「逸妻」。逸,节行高超。 进:指仕进。 保:保持。 龙见:《周易》:「初九,潜龙勿用。」又《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犹龙」。这句兼用二者的意思,只有潜龙才能表现出龙的品德。 退:指避世。 触藩羝:《周易》:「上六,抵羊触藩。」藩,篱笆;羝,壮羊。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句:只有安心作潜龙的人,在行动上才能保持作「见龙」的自由,否则只知仕进,结果必然象「羝羊触藩」那样,碰得头破血流。细审诗意,「进退」二字,应当上下互倒,因为作者原意是主张归隐而厌恶仕进。 高蹈:远行。 风尘:人间、尘世。 谢:辞。 夷齐: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之子,曾互相推让王位,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里,当武王伐纣时,又义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结果饿死在山上。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句:辞别伯夷、叔齐而去,完全超乎尘世之外。意思是自己的隐逸更高于伯夷、叔齐。
暂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