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祗恐牡丹留不住,與春約束分明:未開微雨半開晴
要花開定準,又更與花盟
魏紫朝來將進酒,玉盤盂樣先呈
鞓紅似向舞腰橫
風流人不見,錦繡夜間行
要花開定準,又更與花盟
魏紫朝來將進酒,玉盤盂樣先呈
鞓紅似向舞腰橫
風流人不見,錦繡夜間行
暫無
臨江仙: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元高拭詞注「南呂調」。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鴈後」句,名《鴈後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屛新夢悄」句,名《畫屛春》。李淸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説。南宋黃昇《花菴詞選》注,「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詞紀》認爲,此調「多賦水媛江妃」,即多爲詠水中的女神。調名本意即詠臨江憑弔水仙女神。近代學者任半塘先生據敦煌詞有句云「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詞意涉及臨江。「臨」本意是俯身看物;臨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國歷代所祭的水仙幷不确定。像東漢袁康、呉平《越絶書》所記的春秋呉國功勛伍子胥受讒而死成爲長江水仙,東晉王嘉《拾遺記》稱戰國楚大夫屈原爲湘江水仙。此外,還有琴高、郭璞、陶峴(xiàn)各爲不同水仙的記載。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國魏曹植筆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們祭祀的對象。按《臨江仙》調起於唐時,惟以前後段起句、結句辨體,其前後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爲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後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爲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後換韻、顧夐(xiòng)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後兩起句俱六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爲主,而以向子諲(yīn)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後兩起句俱七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爲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後換韻、後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後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後,茲從體製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多寡也。他調準此。雙調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闋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柳永演爲慢曲,《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
龍安蕭寺:在鉛(Yán)山境内。
魏紫:牡丹之一種,亦稱魏紅。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仁溥家。」又歐陽修《縣舍不種花,惟栽楠木、冬靑、茶竹之類,因戲書七言四韻》詩:「伊川洛浦尋芳徧,魏紫姚黃照眼明。」
玉盤盂:宋·蘇軾《玉盤盂》詩二首,有序云:「東武舊俗,每歲四月,大會於南禪、資福兩寺。以芍藥供佛,而今歲最盛。凡七千餘朶,皆重跗累萼,繁麗豐碩。中有白花,正圓如覆盂,其下十餘葉,稍大,承之如盤,姿格絶異,獨出於七千朶之上。云:得之於城北蘇氏園中,周宰相莒公之別業也。而其名甚俚,乃爲易之。」詩中有一聯云:「兩寺粧成寶瓔珞,一枝爭看玉盤盂。」按:東坡爲白芍藥取名「玉盤盂」,稼軒此詞則係用以指白牡丹。
鞓(tīng)紅:牡丹之一種。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鞓紅者,單葉,深紅花,出靑州,亦曰靑州紅。故張僕射齊賢,有第西京賢相坊,自靑州以駝馱其種,遂傳洛中。其色類腰帶鞓,故謂之『鞓紅』。」
「錦繡夜間行」句:《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鄕,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後代遂以富貴歸故鄕爲錦衣晝行。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