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 博山戲呈趙昌甫、韓仲止
少日嘗聞:「富不如貧
貴不如、賤者長存
」由來至樂,總屬閒人
且飲瓢泉,弄秋水,看停雲
歳晩情親
老語彌真
記前時、勸我慇懃:「都休殢酒,也莫論文
把《相牛經》,種魚法,教兒孫
」
貴不如、賤者長存
」由來至樂,總屬閒人
且飲瓢泉,弄秋水,看停雲
歳晩情親
老語彌真
記前時、勸我慇懃:「都休殢酒,也莫論文
把《相牛經》,種魚法,教兒孫
」
暫無
行香子:詞牌名,又名《爇心香》。《中原音韻》、《太平樂府》倶注「雙調」。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雙調小令,六十六字,有三體:前闋八句四平韻,後闋八句三平韻;前闋八句五平韻,後闋八句三平韻;前闋八句五平韻,後闋八句四平韻。此調短句多,上下闋結尾以一字領三箇三言句,前人於此三句中常用相同的字,尤爲別致。音節頗流美悅耳,亦可略加襯字。
「博山戲呈趙昌甫、韓仲止」:四卷本丁集作「博山戲簡昌甫、仲止」。
博山:地名,位於上饒以東永豐縣境内,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南宋·王儀父《輿地紀勝·巻二十一·〈江南東路·信州〉》:「博山在永豐西二十里,古名『通元峯』,以形似廬山香爐峯,故改今名。」
趙昌甫:南宋·劉平國《漫塘文集·巻三十四·章泉趙先生墓表》:「先生姓趙氏,諱蕃,字昌父。其先自杭徙汴,由汴而鄭,南渡居信之玉山。曽祖晹(Yì),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提舉江州太平觀。祖澤,迪功郎,海州朐(Qú)山縣主簿,贈承議郎。父渙,奉議郎,通判沅州,贈朝奉郎。龍圖殁,塟玉山之章泉。先生因家焉,故世號章泉先生。用龍圖致仕恩入仕饒之浮梁尉,福之連江簿,皆不赴。爲吉之太和簿,辰之司理參軍,最後監衡之安仁贍軍酒庫。已至未上而歸,遂奉祠家居,積祠庭之考。至三十有三,今天子御極之元年,嵗在乙酉,宰相以先生名聞有㫖除大社令,三辭不拜,特改奉議郎、直秘閣、主管建昌軍仙都觀,又三辭,不允。越三年,差主管華州雲臺觀。蓋先生自乙酉至是嵗,辭官不獲,屢上休致之請,皆不允。而先生請不已,明年夏四月,始得㫖轉承議郎,依前直秘閣致仕。又閲月,而先生逝矣,實紹定某年某月某日,夀八十有七。……自少喜作詩,答書亦或以詩代。援筆立成,不經意,而平淡有趣,讀者以爲有陶靖節之風。嵗時賔友聚㑹,尊酒從容,浩歌長吟,心融意適,見者又以爲有浴沂詠歸氣象。」宋·黃叔暘《花菴詞選·巻四》:「趙昌甫,名蕃,號章泉,負天下重望,屢召不起。劉後村所謂『一生官職監南岳,四海詩名仰玉山』者此也。」
韓仲止:韓淲字仲止,韓南澗子,自號澗泉,甚有詩名,時人與趙昌甫幷稱,所謂「信上二泉」也。戴石屛《石屛集》有《挽韓仲止詩》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隱居溪上宅,淸酌澗中泉。」《東南紀聞·巻一》撰著者爲元人,姓名已佚:「韓淲字仲止,上饒人,南澗尚書之子,以蔭補京官,淸苦自持。史相當國,羅致之,不少屈。一爲京局,終生不出,人但以韓判院稱。南澗晩年有宅一區,伏獵粗給,至仲止貧益甚,客至不能具胡牀,衹木杌(wù)子而已。」宋·劉後村《後村大全集·巻九十七·趙庭原詩序》:「上饒郡爲過江文獻所聚,南澗方齋之文,稼軒之詞皆名世。至章泉澗泉又各以其詩號爲大家數,然世之所以共尊翊二公,帖然無異論者,豈眞以其詩哉!其人皆唾涕榮利,老死閑退,槁而不可榮,貧而不可賄,有陶長官、劉遺民之風,雖無詩亦傳,況其詩自妙絶一世乎!」
「富不如貧。貴不如、賤者長存」句:《後漢書·巻八十三·〈逸民列傳·向長傳〉》:「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連年乃至,欲薦之於莽,固辭乃止。潛隱於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歎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殢酒、論文:唐·杜少陵《春日憶李白》:「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相牛經》:《唐書·藝文志》有甯戚《相牛經》一巻。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