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席上趙景山提幹賦溪臺,和韻
臺倚崩崖玉滅瘢,青山卻作捧心顰
遠林煙火幾家村
引入滄浪魚得計,展成寥闊鶴能言
幾時高處見層軒
暫無
「席上趙景山提幹賦溪臺,和韻」:四卷本丙集作「偶趙景山席上用賦溪臺和韻」。 趙景山:名籍事歷不詳。宋·王質《雪山集·卷十四》有詩題云:「趙景山、程徳紹視旱,有詩成編」。 玉滅瘢:《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始莽就國,南陽太守以莽貴重,選門下掾宛孔休守新都相。休謁見莽,莽盡禮自納,休亦聞其名,與相答。後莽疾,休侯之,莽緣恩意,進其玉具寶劍,欲以爲好。休不肯受,莽因曰:『誠見君面有瘢,美玉可以滅瘢,欲獻其瑑(zhuàn)耳。』」唐·顏師古云:「瘢,創痕也。」 瘢: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倶改作「痕」。淸末近現代初·夏敬觀《跋毛鈔本稼軒詞》云:「《稼軒詞》往往以鄉音叶韻,全集中不勝枚舉。如《浣溪沙》詞用元寒韻之『瘢』、『言』、『軒』與眞諄韻『顰』、『村』同叶,殆亦其鄉音如此。而三本『瘢』皆作『痕』,匪特不典,且忘『言』、『軒』亦在元寒韻。此類妄爲竄改之跡實不可掩。」 捧心顰:《莊子·卷十四·〈外篇·天運篇〉》:「故西施病心而矉(pín)其里,其里之醜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矉,古同「顰」。 魚得計:《莊子·卷二十四·〈雜篇·徐無鬼〉》:「於蟻棄知,於魚得計,於羊棄意。」 鶴能言:東晉·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郡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纍纍。』遂高上衝天。今遼東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引入滄浪魚得計,展成寥闊鶴能言」句:「引入滄浪」切「溪」字,「展成寥闊」則臺高且廣也。
暫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