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偕杜叔髙、呉子似宿山寺戲作
花向今朝粉面勻,柳因何事翠眉顰?東風吹雨細於塵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
閒愁閒恨一番新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
閒愁閒恨一番新
暫無
浣溪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鍾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Wò),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此調音節明快,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
「偕杜叔髙、呉子似宿山寺戲作」:四卷本丙集作「偕叔髙、子似宿山寺戲作」
杜叔髙:名斿(Liú),金華 籣谿人。兄旟(Yú),字伯髙;旃(Zhān),字仲髙;弟旞(Suì),字季髙;旝(Kuài),字幼髙。五人倶博學工文,人稱「金華五髙」。端平初,以布衣與稼軒壻范黃中(炎)及劉後村等八人同時受召。《南宋館閣續録·卷六·祕閣校勘門》:「紹定以後二人:杜斿字叔髙,婺州人。六年十一月以布衣特補迪功郎,差充。端平元年七月與在外合入差遣。」宋·陳亮《龍川文集·卷十九·復杜仲髙書》:「忽永康遞到所惠教,副以髙文麗句,讀之一過,見所謂『半落半開花有恨,一晴一雨春無力』,已令人眼動。及讀到『别纜解時風度緊,離觴盡處花飛急』,然後知晏叔原之『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不得常擅美矣;『雲破月來花弄影』何足以勞歐公之拳拳乎。世無大賢君子爲之主盟,徒使如亮軰得以肆其大嚼左右,至此亦屈矣。雖然不足念也,伯髙之賦,如奔風逸足,而鳴以和鸞。叔髙之詩,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氣,而左右發春姸以輝映於其間,非獨一門之盛,可謂一時之豪矣。」宋·葉適《水心文集·卷七·贈杜幼髙》詩:「杜子五兄弟,詞林倶上頭。規模古樂府,接續後《春秋》。奇崛令誰賞,羈栖浪自愁。故園如鏡水,日日抱村流。」
呉子似:《安仁縣志·人物志》:「呉紹古,字子嗣,通經術,從陸象山遊。授承直郎,荊湖南路提舉茶鹽使幹辦公事。」《鉛(Yán)山縣志·十一·名宦》:「呉紹古,字子嗣,鄱陽人。慶元五年任鉛山尉,多有建白。有史才,纂《永平志》,條分類舉,先民故實搜羅殆盡。建居養院以濟窮民及旅處之有病阨者。」按:呉氏尉鉛山始於慶元四年,見趙昌父《劉之道祠記》,《鉛山縣志》作五年,誤。(參《辛稼軒年譜》慶元四年)。
東風吹雨:唐·盧綸《長安春望》詩:「東風吹雨過靑山,却望千門草色閑。」
「自笑好山如好色」句:唐·杜甫《論語·子罕》詩:「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宋·蘇軾《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詩:「多君貴公子,愛山如愛色。」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