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種松竹未成
草木於人也作疎,秋來咫尺異榮枯
空山歳晩孰華予?
孤竹君窮猶抱節,赤松子嫩已生鬚
主人相愛肯留無?
空山歳晩孰華予?
孤竹君窮猶抱節,赤松子嫩已生鬚
主人相愛肯留無?
《浣溪沙·種松竹未成》大約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四年間(公元1197年-1198年),時作者移居鉛山瓢泉新居一年稍多一點,所種松竹尙未成長起來,加之以言者論列,罷官觀,生活索寞,感而賦詞,託物言情,抒寫了胸中不平之氣。詞的上闋寫咫尺枯榮之感。首句慨嘆不僅遭人疏遠,連草木也疏遠他。「秋來」句緊承上句,言草木原本枝繁葉茂,可秋天一到,葉落枝枯,轉眼之間,榮枯各異。而辛棄疾於是年九月落職閑居,由地方高級官吏淪爲庶人,咫尺之內,有天壤之別。如果兩者不是巧合,就是託物寓意,其感慨是非常深沉和強烈的。詞的下闋寫歲晚松竹之戀。「孤竹君」句寫竹。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蔽而食之」,後遂餓死。本句似用這箇典故,言孤竹君二子雖窮餓而死,猶守節不移,藉以喩指所種之竹雖然窮盡,其「節」仍在。「赤松」句寫松。言其雖然幼嫩,但已生出枝葉,成長可期。松、竹、梅爲歲寒三友,不怕歲寒,節槪可稱。這兩句詞旣照應詞題「種松竹未成」,又頌揚了松、竹的節操,暗示他要以松、竹爲友。故詞結句説:「主人相愛肯畱無」,言作爲新居的主人,我愛松、竹,不知松、竹能否爲我畱存,從詞題生發開來,表明企盼所種松、竹能順利成活,伴隨自己度過歲晚這段艱難的日子。
浣溪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鍾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wò),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此調音節明快,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
「秋來咫尺異榮枯」句: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異榮枯,四卷本丙集作「共榮枯」。
「空山歳晩孰華予」句:戰國楚·屈原《楚辭·九歌·山鬼》:「留靈脩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歳晩,四卷本丙集作「晩翠」。
孤竹君:《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此謂竹。
赤松子:漢朝隱士。《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爲韓報讐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爲帝者師,封萬戸,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學辟穀,道引輕身。」唐·司馬貞《索隱》:「《列仙傳》:『神農時雨師也,能入火自燒,崑崙山上隨風雨上下也。』」此謂松。
頻頻:四卷本丁集作「頻煩」。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