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送渤海王子歸本國》是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的作品。全詩八句共四十個字,是在渤海王子學成歸國,作者熱情相送時所作。 詩開篇就說,雖然內地與邊疆相隔甚遠,但唐朝與渤海在文化上屬於“一家”。這指出了雙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麼,雙方就不會因爲地域不同而影響精神上的聯繫。首聯是臨別時的勸慰,也表達出雙方間的厚誼深情,特別是唐人對東北邊疆渤海人的情誼。頷聯是對王子文化素養的讚譽。王子勤奮學習,如今博學多才,載譽而歸,值得慶賀;王子美妙的文章、詩句都留在中國,爲人傳誦,這又是值得稱道與感謝的。頸、尾聯兩聯詩筆折轉,想象王子歸途情況及歸國後對長安內地的思念。越過赤嶺界碑,順着東流江水,王子揚帆直進,向朝霞曙光出現的東方故國駛去。“曙霞”暗含着對“海東盛國”的讚美。王子到達本國後,追憶在長安時的美好生活,定然會回首遙望,可那時已天遙地遠,各在一方了。尾聯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捨之情,於此可見篇首的勸慰,不僅含有王子的眷戀惜別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強作笑容的離愁別緒。 此詩語言清淺樸素,感情色彩濃郁,是一首較好的贈別詩。作爲我國各族人民之間親密交往的歷史記載,此詩更有其獨特價值。尤其是這首反映了一個重要史實:當時渤海國重視學習、吸取中原文化,以至於中原文化滲透融合進渤海文化的各個方面。
渤海:即渤海王國,武周聖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榮建立的以粟末靺鞨族爲主體的,結合部分高句麗人的一個地方性政權,地域在今黑龍江、吉林部分地區。 “疆理雖重海”句:《左傳》:“賓媚人對晉曰:‘先王疆理天下。’”意思較多,此處指疆域。 “車書本一家”句:南朝庾信《哀江南賦》:“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秦始皇統一全國,“書同文,車同軌”,後代史家多以“車書一家”表示統一。這裏指唐與渤海本就是一國家人。 中華:指中原地區。 “定界分秋漲”句:《新唐書·吐蕃傳》:“宰相裴光庭聽以赤嶺爲界,表以大碑,刻約其上。”定界在今天青海湖東日月山,是我國季風與非季風氣候區的重要地理分界線。 秋漲:泛指因秋雨而高漲的江河。由於我國大陸性和海洋性的地理分佈特點,使得東部及東南地區呈現出很強的季風性氣候特徵。古代曆法採用陰曆,7-9月份爲秋季,約相當於今天公曆的8-10月份,根據我國季風推進的規律,7-8月份正值黃淮、東北地區雨季,9月份西南及東南沿海地區雨季,此時該區域秋水泛漲,與西北地區乾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形成鮮明對比。“秋漲”在此處泛指降水具有顯著季節變化特徵的地域。結合上文“定界”的釋義可知,此句蘊含了這樣的信息:定界這個地方劃分了東西兩地不同的季節性氣候,過了此地便進入了氣候特徵完全不同的季風氣候區,而渤海國在今天的黑龍江、吉林一代,季風性顯著,意指進入到與故國同一氣候之地,渤海國搖首可望,故有下句“開帆到曙霞”。 九門:典故名,含義比較多,主要有指禁城中的九種門,借指宮禁、天子;亦指天門,借指九天等。 風月:意即清風明月,也指聲色場所,風騷、風情。唐《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會稽風月好,卻繞剡溪回。雲山海上出,人物鏡中來。
暫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