羆說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羆
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爲百獸之音
寂寂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
爲鹿鳴以感其類,伺其至,發火而射之
貙聞其鹿也,趨而至
其人恐,因爲虎而駭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爲羆,虎亦亡去
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爲羆之食也
這篇文章寫一個獵人企圖用竹管吹奏出鹿鳴的聲音來誘殺鹿,結果反而招來其他猛獸,最終被羆所食。文章諷刺了那些沒有真正本領卻只憑僥倖混日子的人,並直接影射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文生動的故事與嚴肅的立論兩相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羆(pí):哺乳動物,體大,肩部隆起,能爬樹、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膽入藥。亦稱“棕熊”、“馬熊”、“人熊”。 貙(chū):一種像狐狸而形體較大的野獸。 被(pī)髮:披散毛髮。被,同“披”。 絕:極。害:傷害。 楚:指今湖南、湖北一帶,春秋戰國時期其地屬楚國。 爲:模仿。 寂寂:清靜無聲。罌火:裝在瓦罐中的燈火。 罌(yīng):一種小口大肚的罐子。 火:燃燒。 爲:模仿。感:召喚,引誘。 伺:等候。 趨:快步行走。 因:於是。爲:模仿。 亡:逃跑。 而:表承接。 捽(zuó):揪住。 搏:搏擊,抓、撲。 挽:拿來。 善內:改善內部。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羆。羆的樣子爲頭上披着長髮,好像人一樣站着,非常有力氣而且害處非常大。 楚國的南部有個打獵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種野獸的叫聲。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裝火的瓶子和火種來到山上。模仿鹿的叫聲來引誘鹿出來,等到鹿一出來,就用火種向它射去。貙聽到了鹿的叫聲,快速地跑過來了,獵人見到貙很害怕,於是就模仿虎的叫聲來嚇唬它。貙被嚇跑了,虎聽到了同類的叫聲又趕來了,獵人更加驚恐,就又吹出羆的叫聲來,虎又被嚇跑了。這時,羆聽到了聲音就出來尋找同類,找到的卻是人,羆就揪住獵人,把他撕成碎塊吃掉了。 現在那些沒有真正的本領,卻專門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沒有一個不成爲羆的食物的。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