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竹石牧牛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猶可,牛鬥殘我竹
《題竹石牧牛》是宋代詩人黃庭堅所作五言古詩。是黃庭堅作品中影響較大的一篇。前四句寫畫面,分述石、竹、牧童與牛。後四句是寫意,主體是牛,眼光落在牛好磨角、爭鬥的特點,再關合畫面的竹石,於是使靜的畫面變得活潑生動,同時表白了自己愛竹愛石的心情,而愛竹石,正是當時文人對自己超塵脫俗的情操的寄託。
子瞻:蘇軾。蘇軾工畫竹石枯木。 伯時:李公麟,號龍眠居士,善繪人物與馬,兼工山水。 野次:野外。 崢嶸:山高峻貌。這裏代指形態峻奇的怪石。 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語出屈原《九歌》:“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這裏代指竹子。 阿童:小童兒。語出《晉書·羊祜傳》中吳童謠“阿童復阿童”句。這裏代指小牧童。 箠(chuí):竹鞭。 御:駕馭。 觳觫(húsù):恐懼害怕得發抖狀。語出《孟子·梁惠王》。這裏以動詞作名詞,代指牛。 礪角:磨角。 殘:損害。
郊野裏有塊小小的怪石,怪石邊長着叢竹子,挺拔碧綠。有個小牧童持着三尺長的鞭子,騎在一頭老牛背上,怡然自樂。我很愛這怪石,小牧童你別讓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還能忍受,可千萬別讓牛爭鬥,弄壞了那叢綠竹。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