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田家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爲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觀田家》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寫的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五言律詩。該詩語言平實,絕少雕飾,是詩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場上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的揭露與抨擊,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悽楚與悲哀。
田家:農民。 卉(huì):草的總稱。 驚蟄(zhé):二十四節氣之一。 耕種:泛指種田的事。 場圃(pǔ):春天用來種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景:日光。 晏(yàn):晚。 犢(dú):小牛。 劬(qú):過分勞苦。 膏(gāo)澤:謂貴如油的春雨。 稟(lǐn):儲存穀物的屋舍。 宿儲:隔夜之糧。 徭役(yáo yì):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慚:羞愧。 不耕者:做官的人。 祿食(lùshí):俸祿。 閭(lǘ)裏:鄉里,泛指民間。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令來臨。 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閒,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 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後,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 捱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看到農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