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糉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舊俗,又忙着儲藥、配藥方,爲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
乙卯:指公元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七十一歲,在家鄉紹興隱居。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浴蘭節」。又因這天少女須佩靈符,替榴花,還稱「女兒節」 粽包分兩髻:粽子有兩個尖尖的角。古時又稱角黍。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貯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製而成。到了宋朝,粽裏有餡,中間夾棗、豆、杏之類。 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據說艾葉氣,熟芬芳,能通九竅,去疾病,故載於帽子上。 危冠:高冠。這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所戴的一種帽子,屈原《涉江》詩云:「帶長鐵之陸離分,冠切雲之崔鬼。」 儲藥:古人把五月視爲惡日。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 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儲藥、配藥方,爲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