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上個場景着眼於鐘鳴、爭渡、向江村、歸鹿門等人物的動態描繪,下個場景側重於月照、巖扉、鬆徑等靜態刻畫,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閒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着孤寂無奈的情緒。全詩筆法順暢,語言質樸,情感真摯。
鹿門:山名,在襄陽。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水經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 喧:吵鬧。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荆州刺史劉景升請他做官,不久後,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 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韻譯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迴盪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人們沿着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散譯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裏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着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門山。皎潔的月光照映着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忽然,彷彿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在的棲身之地。如門的山岩、鬆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爲一體。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