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
初聞征鴈已無蟬,百尺樓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鬬嬋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鬬嬋娟
此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豔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全詩以想像爲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豔絕俗。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詩人將靜景活寫,前兩句生髮出了後兩句想像中的意境,栩栩然傳達了一種生動而優美的景象。這頗可看出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征鴈:大鴈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懼遠行,故稱征鴈。此處指南飛的鴈。
無蟬:鴈南飛時。已聽不見蟬鳴。
樓南:一作「樓髙」。
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實寫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樣明亮。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訓》,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素娥:即嫦娥。
鬬:比賽的意思。
嬋娟:美好,古代多用來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聽到了南飛的雁叫已聽不到鳴蟬,百尺高樓霜華月色融合爲水接天。
青女與嫦娥生來就都耐得住清冷,月中霜裏看誰有姣好的身姿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