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崔雍和崔袞,是崔戎的兩個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4年),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做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調任兗州觀察使,沒想剛到兗州就病故了。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還有知遇之恩。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崔袞和李商隱也是情深義重。這首詩大概作於唐文宗大和八年,詩人離開崔家,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裏,寂寥中懷念起兩位朋友,寫下了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
全詩用筆極爲簡練,以竹塢、亭檻、流水、枯荷等極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絕妙的意境,並且把作者對崔雍、崔袞兩兄弟喪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詩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地傳遞出來。
崔雍、崔袞:崔戎的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
竹塢(wù):叢竹掩映的池邊高地。
水檻(jiàn):指臨水有欄杆的亭榭。此指駱氏亭。
迢遞:遙遠的樣子。
重城:一道道城關。
秋陰不散霜飛晚:秋日陰雲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
枯荷聽雨聲:雨滴枯荷,大約衹有徹夜輾轉難眠的人才能聽到。
竹叢裏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着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好聽深夜蕭瑟的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