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爲君妻,席不暖君牀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鷄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爲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新婚別》是唐代詩人杜少陵創作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三別」之一。此詩描寫了一對新婚夫妻的離別,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結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趕赴戰場,新娘雖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樣認識到,丈夫的生死、愛情的存亡,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是不可分割地連結在一起的,要實現幸福的愛情理想,必須作出犧牲。於是,她強忍悲痛鼓勵丈夫參軍,同時堅定地表達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全詩模擬新婦的口吻自訴怨情,寫出了當時人民面對戰爭的態度和複雜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不幸。這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結合的作品,既有大膽的浪漫的藝術虛構,又具有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
兔絲:即菟絲子,一種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幹上生長。比喻女子嫁給征夫,相處難久。 結髮:這裏作結婚解。 君妻:一作「妻子」。 無乃:豈不是。 河陽:今河南孟縣,當時唐軍與叛軍在此對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習俗,嫁後三日,始上墳告廟,纔算成婚。僅宿一夜,婚禮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zhāng):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隨便見外人。 歸:古代女子出嫁稱「歸」。 將:帶領,相隨。這兩句即俗語所說的「嫁鷄隨鷄,嫁狗隨狗」。 往死地:指「守邊赴河陽」。 死地:冒死之地。 迫:煎熬、壓抑。 中腸:內心。 蒼黃:同「倉皇」,匆促、慌張。這裏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煩。 事戎行:從軍打仗。 戎行:軍隊。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句:意謂婦女隨軍,會影響士氣。揚,高昂。 久致:許久才製成。 襦(rú):短衣。 裳:下衣。 不復施:不再穿。 洗紅妝: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雙翔:成雙成對地一起飛翔。此句寫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對那些能夠成雙成對的鳥兒的羨慕。 錯迕(wǔ):錯雜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永相望:永遠盼望重聚。表示對丈夫的愛情始終不渝。
菟絲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纏繞,它的蔓兒怎麼能爬得遠! 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 我和你做了結髮夫妻,連牀蓆一次也沒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 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麼好去把公婆拜見? 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面; 有道是「嫁鷄隨鷄,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衹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 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衹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 你不用爲新婚離別難過啊,要在戰爭中爲國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隨你去,婦女跟着軍隊,恐怕會影響士氣。 唉!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好不容易纔制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 可從現在起我就把它脫掉,再當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是成對成雙; 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本來就多啊,但願你和我兩地同心,永不相忘!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