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采,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兩: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裏一説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説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銀,一作「白雲」。 青螺:這裏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淨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裏的一枚玲瓏青螺。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