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西元七六三年)春。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縊,他的部將李懷仙斬其首來獻,安史之亂結束。杜少陵聽到這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衝口唱出這首七律。全詩八句。開頭寫初聞喜訊的驚喜;後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的準備,凸顯了急於返回故鄉的歡快之情。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痛快淋灕地抒發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因此被稱爲杜少陵「生平第一快詩」。詩的後六句都是對偶,但卻明白自然像説話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聞:聽説。
官軍:指唐朝軍隊。
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裏指四川。
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漫捲(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説杜少陵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放歌:放聲高歌。
縱酒:開懷痛飲。
靑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與妻兒一同。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襄陽:今屬湖北。
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劍門外忽傳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聞此事分外歡喜淚灑衣衫。
回頭看妻兒的愁雲頓時消散,隨便地收拾起詩書欣喜若狂。
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明媚的春光伴着我返回故鄉。
快快動身起程巴峽穿過巫峽,我穿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