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古臺搖落後,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雲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此詩描寫了詩人登吳公臺所見的蕭瑟荒涼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後荒涼破敗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心聲。全詩撫今追昔,感慨深沉,風格悲壯蒼涼,意境深遠悠長。有人認爲,最後兩句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氣韻。
吳公臺: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原爲南朝沈慶之所築,後陳將吳明徹重修。 搖落:零落。凋殘。這裏指臺已傾廢。語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搖落而變衰。」 野寺:位於偏地的寺廟。這裏指吳公臺上寺。 依:靠,這裏含有「依戀」之意。 舊壘:指吳公臺。壘:軍事工事。按吳公臺本爲陳將吳明徹重築的弩臺。 寒磬:清冷的磬聲。磬:寺院中敲擊以召集衆僧的鳴器,這裏指寺中報時拜神的一種器具。因是秋天,故云「寒磬」。空林:因秋天樹葉脫落,更覺林空。 惆悵:失意,用來表達人們心理的情緒。南朝事:因吳公臺關乎到南朝的宋和陳兩代事,故稱。南朝,宋、齊、梁、陳,據地皆在南方,故名。
古臺破敗草木已經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鄉思。 荒野的寺院來往行人少,隔水眺望雲峯更顯幽深。 夕陽依戀舊城遲遲下落,空林中迴盪着陣陣磬聲。 感傷南朝往事不勝惆悵,衹有長江奔流從古到今。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