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爲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爲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代悲白頭翁》是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作品。此詩雖是擬古樂府,但構思精妙,開拓了全新的意境。詩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大量使用重疊語句,循環複沓,再者以四個問句引領,一唱三嘆,韶華不再的無奈辛酸在反覆追問詠歎中被層層濃重着色,具有強大的穿透力。此詩感傷情調極爲濃郁,但並不頹廢,風格清麗婉轉,曲盡其妙,藝術性較高,歷來傳爲名篇。
代:擬。
白頭翁:白髮老人。這首詩的題目,各個選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詩歸》《唐詩品彙》《全唐詩》,均作「代悲白頭翁」。《全唐詩》又作「代白頭吟」。《文苑英華》《樂府詩集》《韻語陽秋》作「白頭吟」。尤袤《全唐詩話》作「白頭翁詠」。
坐見:一作「行逢」。
松柏摧爲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詩十九首》:「古墓犁爲田,松柏摧爲薪。」
桑田變成海:《神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句:白頭翁年輕時曾和公子王孫在樹下花前共賞清歌妙舞。
光祿:光祿勳。用東漢馬援之子馬防的典故。《後漢書·馬援傳》(附馬防傳)載:馬防在漢章帝時拜光祿勳,生活很奢侈。文錦繡:指以錦繡裝飾池臺中物。
文:又作「開」、或「丈」,皆誤。
將軍:指東漢貴戚梁冀,他曾爲大將軍。《後漢書·梁冀傳》載:梁冀大興土木,建造府宅。
宛轉蛾眉:本爲年輕女子的面部畫妝,此代指青春年華。
須臾:一會兒。
鶴髮:白髮。
古:一作「舊」。
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隨風飄轉,飛來飛去,不知落入了誰家?
洛陽女子有着嬌豔的容顏,獨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嘆息。
今年我在這裏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顏色衰減,明年花開時節不知又有誰還能看見那繁花似錦的勝況?
已經看見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殘砍伐作爲柴薪,又聽說那桑田變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洛陽城東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卻依舊對着隨風飄零的落花而傷懷。
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轉告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紅顏少年,應該憐憫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頭老翁。
如今他白髮蒼蒼,真是可憐,然而他從前亦是一位風流倜儻的紅顏美少年。
這白頭老翁當年曾與公子王孫尋歡作樂於芳樹之下,吟賞清歌妙舞於落花之前。
亦曾像東漢光祿勳馬防那樣以錦繡裝飾池臺,又如貴戚樑冀在府第樓閣中到處塗畫雲氣神仙。
白頭老翁如今一朝臥病在牀,便無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樂、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裏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嬌顏同樣又能保持幾時?須臾之間,已是鶴髮蓬亂,雪白如絲了。
只見那古往今來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黃昏的鳥雀在空自悲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