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秋居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此詩寫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秋雨已定,雁羣頻飛;頷聯寫在他鄉異土見落葉時的酸楚和寒夜獨處時的悲悽況味;頸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爲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尾聯抒發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之情。全詩意境渾厚,情景交融,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
灞上:古代地名,也稱“‘霸上”,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因地處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名的人多寄居此處。
灞(bà)原:即灞上。
雁行(háng):鴻雁飛時的整齊行列。南朝梁簡文帝《雜句從軍行》:“邐迤觀鵝翼,參差睹雁行。”頻:連續不斷。
他鄉:異鄉,家鄉以外的地方。《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寒燈:寒夜裏的孤燈。多以形容孤寂、淒涼的環境。南朝齊謝朓《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寒燈耿宵夢,清鏡悲曉發。”獨夜:一人獨處之夜。漢王粲《七哀詩》之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
白露:秋天的露水。《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野僧:山野僧人。唐張籍《贈王祕書》詩:“身屈祗聞詞客說,家貧多見野僧招。”
寄臥:寄居。郊扉:郊居。指長安的郊外。扉:門。這裏指屋舍。南朝齊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歲華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何門:一作“何年”。致此身:意即以此身爲國君報效盡力。致:達到,實現。
灞原上已經風停雨定,傍晚時只見雁行頻頻。
落葉紛紛這是異鄉樹,寒燈閃閃獨照不眠人。
寂靜的空園白露滴滴,隔壁野僧是我的近鄰。
寄居郊外柴門已很久,不知何門能進用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