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此詞開頭三句點明揚州昔日名滿國中的繁華景象,以及自己對傳聞中揚州的深情嚮往;接着二句寫映入眼簾的只是無邊的薺麥,與昔日盛況截然不同;「自胡馬」三句,言明眼前的殘敗荒涼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們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漸黃昏」二句,以迴盪於整座空城之上的淒涼嗚咽的號角聲,進一步烘托今日揚州的荒涼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詩意,抒寫自己哀時傷亂、懷昔感今的情懷。「杜郎」成爲詞人的化身,詞的表面是詠史、寫古人,更深一層是寫己與嘆今。 全詞洗盡鉛華,用雅潔洗練的語言,描繪出悽淡空濛的畫面,筆法空靈,寄寓深長,聲調低婉,具有清剛峭拔之氣勢,冷僻幽獨之情懷。它既控訴了金朝統治者發動掠奪戰爭所造成的災難,又對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譴責,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揚州慢:詞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闋,九十八字,平韻。此調爲姜白石自度曲,後人多用以抒發懷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西元一一七六年)。 至日:冬至。 維揚:即揚州(今屬江蘇)。 薺麥:薺菜和野生的麥。 彌望:滿眼。 戍角:軍營中發出的號角聲。 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姜白石曾跟他學詩,又是他的姪婿。 黍離:《詩經·王風》篇名。據説周平王東遷後,周大夫經過西周故都,看見宗廟毀壞,盡爲禾黍,彷徨不忍離去,就做了此詩。後以「黍離」表示故國之思。 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朝的行政區設有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時,東爲左,西爲右;名都,著名的都會。 解鞍:解下馬鞍。 少駐:稍作停留。 初程:初段行程。 春風十里:唐·杜樊川《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這裏用以借指揚州。 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這裏應指第二次洗劫揚州。 廢池喬木:廢毀的池臺和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後餘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漸:向,到。 清角:悽清的號角聲。 杜郎:即杜樊川。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樊川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 俊賞:俊逸清賞。鍾仲偉《詩品序》:「近彭城劉士章,俊賞才士。」 豆蔻詞工:唐·杜樊川《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形容少女美豔。 青樓夢好:唐·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青樓,妓院。 二十四橋:揚州城內古橋,即吳家磚橋,也叫紅藥橋。 紅藥:紅芍藥花,是揚州繁華時期的名花。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淒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淒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於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於是自創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爲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是淮河東邊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少爲停留,這是最初的路程。過去是十里春風一派繁榮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卻長滿薺麥葉草一片青青。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回去以後,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天氣漸漸進入黃昏,淒涼的號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後的揚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鑑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一定吃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淒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麼人開花繁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