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眞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臨江仙·送錢穆父》是宋代文學家東坡的詞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旣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的上闋寫與友人久別重逢,下闋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表達了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絃。
臨江仙: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髙平調」,元髙拭詞注「南呂調」。李後主詞名《謝新恩》。賀方回詞有「人歸落鴈後」句,名《鴈後歸》。韓澗泉詞有「羅帳畫屛新夢悄」句,名《畫屛春》。李易安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説。南宋黃叔暘《花菴詞選》注,「唐詞多縁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詞紀》認爲,此調「多賦水媛江妃」,卽多爲詠水中的女神。調名本意卽詠臨江憑弔水仙女神。近代學者任半塘先生據敦煌詞有句云「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詞意渉及臨江。「臨」本意是俯身看物;臨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國歴代所祭的水仙幷不确定。像東漢袁康、呉平《越絶書》所記的春秋呉國功勛伍子胥受讒而死成爲長江水仙,東晉王子年《拾遺記》稱戰國楚大夫屈原爲湘江水仙。此外,還有琴髙、郭景純、陶峴(Xiàn)各爲不同水仙的記載。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國魏曹子建筆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們祭祀的對象。按《臨江仙》調起於唐時,惟以前後闋起句、結句辨體,其前後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成績詞爲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後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子澄詞爲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後主詞之前後換韻、顧夐(Xiòng)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後兩起句倶六字、兩結倶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爲主,而以向薌林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後兩起句倶七字、兩結倶五字兩句者,以賀方回詞爲主,而以晏小山詞之第二句添字、馮正中詞之前後換韻、後闋第四句減字、王逐客詞之後闋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後,茲從體製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多寡也。他調準此。雙調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闋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柳耆卿演爲慢曲,《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倶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 「送錢穆父」:毛本無題。 錢穆父:龍楡生箋:「《東坡詩集》施注:『錢穆父,元祐初拜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出守越州,歸從班,再知開封。』案穆父罷越守北歸,在辛未春,是詞當送之於過杭時也。」 改火:傅子立注:「《論語》:『鑽燧改火。』《周官·司爟》:『季春出火。』然則出火爲改新火也。」劉尚榮按:「分別見《論語·陽貨》、《周禮·夏官》。」 紅塵:傅子立注:「《漢書》:『紅塵四合。』」劉尚榮按:「《漢書》中無此語,句出《文選·巻一·班孟堅〈西都賦〉》,《後漢書·巻四十上·〈班彪傳·(子)班固傳〉》嘗引之。傅注誤標書名出處。」龍楡生箋:「祖詠詩:『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按,此二句非祖詠詩,出自王諲《十五夜觀燈》詩,見《全唐詩·巻一百四十五》。 春溫:傅子立注:「《莊子》:『煖然似春。』」劉尚榮按:「見《莊子·巻六·〈内篇·大宗師〉》。」龍楡生箋:「《莊子·大宗師》:『淒然似秋,煖然似春。』《史記·田齊世家》:『騶忌子以鼓琴見威王,威王説而舍之右室。須臾,王鼓琴,騶忌子推戸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説,去琴按劍曰:「夫子見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騶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淸者,相也;攫(jué)之深,醳(yì)之愉者攫醳,謂彈琴時琴弦一張一弛,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吾是以知其善也。」』」 「無波眞古井,有節是秋筠」句:傅子立注:「白樂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劉尚榮按:「句見《白氏長慶集·巻一·贈元稹》。」龍楡生箋引唐·孟東野《列女操》:「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尊:通“樽” 逆旅:傅子立注:「『逆旅』,客舍也。李太白:『天地一逆旅。』」劉尚榮按:「句出《擬古十二首之九》,見《李太白詩集·巻二十四》。」龍楡生箋引唐·李太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爲歡幾何?」
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一晃又三年,遠涉天涯你奔走輾轉在人間。相逢一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像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悵因你要連夜分別揚孤帆,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兒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衝着酒杯太悽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館,你我亦不過天地間過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