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第四折
〔正宮·端正好〕自從幸西川還京兆,甚的是月夜花朝。
這半年來白髮添多少?怎打疊[1]愁容貌!
〔幺篇〕瘦巖巖不避羣臣笑。
玉叉兒將畫軸高挑,荔枝花果香檀桌,目覷了傷懷抱。
〔滾繡球〕險些把我氣衝倒,身謾靠,把太真妃放聲高叫。
叫不應,雨淚嚎咷。
這待詔[2]手段高,畫的來沒半星兒差錯。
雖然是快染能描,畫不出沉香亭畔回鸞舞,花萼樓前上馬嬌,一段兒妖嬈。
〔倘秀才〕妃子呵,常記得千秋節[3]華清宮宴樂,七夕會長生殿乞巧[4],誓願學連理枝比翼鳥,誰想你乘綵鳳返丹霄,命夭!〔呆骨朵〕寡人待有心蓋一座楊妃廟,爭奈無權柄謝位辭朝。
則俺這孤辰限難熬,更打着離恨天[5]最高。
在生時同衾枕,不能勾死後也同棺槨。
誰承望馬嵬坡塵土中,可惜把一朵海棠花零落了。
〔白鶴子〕那身離殿宇,信步下亭皋。
見楊柳嫋翠藍絲,芙蓉拆胭脂萼。
〔幺〕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纖腰。
依舊的兩般兒點綴上陽宮,他管一靈兒瀟灑長安道。
〔幺〕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紅牙箸手中敲;他笑整縷金衣,舞按霓裳樂。
〔幺〕到如今翠盤中荒草滿,芳樹下暗香消;空對井梧陰,不見傾城貌。
〔倘秀才〕本待閒散心追歡取樂,倒惹的感舊恨天荒地老。
怏怏歸來鳳幃悄,甚法兒捱今宵,懊惱!
〔芙蓉花〕淡氤氳串煙嫋,昏慘剌銀燈照;玉漏[6]迢迢,纔是初更報。
暗覷清霄,盼夢裏他來到。
卻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頻頻叫。
〔伴讀書〕一會家心焦躁,四壁廂秋蟲鬧;忽見掀簾西風惡,遙觀滿地陰雲罩。
俺這裏披衣悶把幃屏靠,業[7]眼難交。
〔笑和尚〕原來是滴溜溜繞閒階敗葉飄,疏剌剌刷落葉被西風掃,忽魯魯風閃得銀燈爆,廝琅琅鳴殿鐸,撲簌簌動朱箔,吉丁當玉馬兒向檐間鬧。
〔倘秀才〕悶打頦[8]和衣臥倒,軟兀剌[9]方纔睡着。
忽見青衣走來報,道太真妃將寡人邀、宴樂。
〔雙鴛鴦〕斜軃[10]翠鸞翹,渾一似出浴的舊風標,映着雲屏一半兒嬌。
好夢將成還驚覺,半襟情淚溼鮫綃。
〔蠻姑兒〕懊惱,窨約[11]。
驚我來的又不是樓頭過雁,砌下寒蛩,檐前玉馬,架上金雞;是兀那窗兒外梧桐上雨瀟瀟。
一聲聲灑殘葉,一點點滴寒梢,會把愁人定虐[12]。
〔滾繡球〕這雨呵,又不是救旱苗,潤枯草,灑開花萼;誰望道秋雨如膏。
向青翠條,碧玉梢,碎聲兒(必+刂)剝,增百十倍歇和芭蕉。
子管裏珠連玉散飄千顆,平白地瀽[13]甕翻盆下一宵,惹的人心焦。
〔叨叨令〕一會價緊呵,似玉盤中萬顆珍珠落;一會價響呵,似玳筵前幾簇笙歌鬧;一會價清呵,似翠巖頭一派寒泉瀑;一會價猛呵,似繡旗下數面徵鼙操。
兀的不惱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惱殺人也麼哥!則被他諸般兒雨聲相聒噪。
〔倘秀才〕這雨一陣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
枉着金井銀牀緊圍繞,只好把潑枝葉做柴燒,鋸倒。
〔滾繡球〕長生殿那一宵,轉回廊說誓約,不合對梧桐並肩斜靠,盡言詞絮絮叨叨。
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幺,紅牙箸擊成腔調,亂宮商鬧鬧炒炒。
是兀那當時歡會栽排下,今日淒涼廝輳着,暗地量度。
〔三煞〕潤濛濛楊柳雨,悽悽院宇侵簾幕;細絲絲梅子雨,妝點江干[14]滿樓閣;杏花雨紅溼闌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蓋翩翻,豆花雨綠葉蕭條:都不似你驚魂破夢,助恨添愁,徹夜連宵。
莫不是水仙弄嬌,蘸楊柳灑風飄。
〔二煞〕(口+牀)(口+牀)似噴泉瑞獸臨雙沼,刷刷似食葉春蠶散滿箔。
亂灑瓊階,水傳宮漏;飛上雕檐,酒滴新槽。
直下的更殘漏斷,枕冷衾寒,燭滅香消。
可知道夏天不覺,把高鳳麥[15]來漂。
〔黃鐘煞〕順西風低把紗窗哨,送寒氣頻將繡戶敲。
莫不是天故將人愁悶攪!度鈴聲響棧道,似花奴羯鼓調,如伯牙水仙操[16]。
洗黃花,潤籬落;漬蒼苔,倒牆角;渲湖山,漱石竅;浸枯荷,溢池沼。
沾殘蝶粉漸消,灑流螢焰不着。
綠窗前促織叫,聲相近雁影高。
催鄰砧處處搗,助新涼分外早。
斟量來這一宵,雨和人緊廝熬,伴銅壺點點敲,雨更多淚不少。
雨溼寒梢,淚染龍袍,不肯相饒,共隔着一樹梧桐直滴到曉。
暂无
[1].打疊:打點,收拾。
[2].待詔:待命供奉宮廷的人。
這裏指畫待詔。
[3].千秋節:唐玄宗誕辰爲八月五日,開元十七年以這天爲千秋節。
[4].乞巧:古代民俗,每逢七月七日傳說牛郎織女相會之夕,婦女們結綵縷,穿七孔針,列瓜果於庭中,以求織女賜予針織技巧。
[5].離恨天:佛教傳說,天有三十三層,其中“離恨天”最高。
元曲以離恨天喻男女隔絕。
[6].玉漏:古代以銅壺盛水滴漏計時的裝置。
[7].業:與“孽”通,即佛教所說的業障、業冤。
[8].悶打頦:悶悶地。
打頦,語助詞。
[9].軟兀剌:癱軟無力地。
兀剌,語助詞。
[10].軃(duǒ朵):下垂貌。
[11].窨(yìng映)約:暗中思忖。
[12].定虐:打擾,擾亂。
[13].瀽(jiǎn簡):潑。
[14].江干:江邊。
[15].高鳳麥:東漢時高鳳專心讀書,以致他看守晾曬的麥子被暴雨漂走都不知道。
事見《後漢書·逸民列傳》。
[16].伯牙水仙操:伯牙,春秋時人,善彈琴,相傳他在東海蓬萊山上,聞海水澎湃、羣鳥悲鳴之聲,作《水仙操》曲。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