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他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雲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挥写于大笔之下,抒發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雲人物身上。
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公瑾的形象。
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词中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髙唱入雲,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
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後,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
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
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後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
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
』《开元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
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
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宫词》入此曲者。
後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曲名本此。
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
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
宋·俞文蔚《吹剑录》称:「学士(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
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
一百字,前後阕各四仄韵。
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
另有平韵一格。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龙榆生笺引《东坡诗集》王注:「厚曰:『周瑜以兵三万败曹公于赤壁山,在鄂州蒲圻(Qí)县。
』援曰:『赤壁在武昌之西。
』」又引《东坡诗集》查注:「《江夏辨疑》云:『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焉,一在汉水之侧,竟陵之东;一在齐安郡之步下;一在江夏西南二百里。
』本集《杂记》云:『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相传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
曹公败归由华容路,今黄州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
然岳州亦有华容县,未知孰是。
』」
大江:指长江。
傅子立注:「《汉书·地理志》:『岷山,岷江所出,故为大江;至九江为中江;至徐陵为北江。
盖一源而三目。
』《尚书》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沣,东迤北,会于汇。
』」刘尚荣按:「傅注引《汉书》文不见今通行本《汉书·地理志》及颜师古注,却见诸《初学记·卷六·〈地部·江第四〉》引《汉书·地理志》注。
据《尚书·夏书·禹贡》,『东至于沣』作『过九江,至于东陵』七字。」
浪淘:龙榆生笺:「白乐天《浪淘沙》词:『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
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三国:元延祐本原校:「一作『当日』」。
周郎:傅子立注:「《吴志》:『周瑜字公瑾,长壮有姿貌,为建威中郎将。
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曹公操之入荆州也,刘琮举众降。
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惧。
时刘备为新为曹公所破,因用鲁肃计,进驻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欲谋同举。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其欲降。
曹公军吏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曹公退走。
』」刘尚荣按:「事详《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惟『遇于赤壁』句本传无,见于《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建安十三年〉》」龙榆生笺引《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瑜长壮有姿貌。
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
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策大喜曰:『吾得卿。
谐也。
』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
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
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杨。
』瑜还。
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
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遂自居巢还吴。
是岁,建安三年也。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五年,策薨。
权统事。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惧。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
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各繫大船後,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
径自北归。」
穿空:傅注本、毛本作「崩云」,兹从元延祐本、龙本。
拍岸:傅注本、毛本作「裂岸」,兹从元延祐本、龙本。
小乔初嫁了:傅子立注:「周瑜初从孙策攻皖,拔之。
时获乔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刘尚荣按:「事详《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江表传》云云,见《三国志·周瑜传》裴世期注引。」龙榆生笺:「《吴志·周瑜传》:『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傅子立注:「《吴志》:『孙仲谋谓吕子明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刘尚荣按:「事详《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吕蒙传〉》。」龙榆生笺引《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吕蒙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
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
羽扇纶(guān)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傅子立注:「《蜀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
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车,葛巾毛扇,指麾三军,皆从其进止。
宣王闻之叹曰:「可谓名士也。」』《晋书》:『顾荣征陈敏,以白羽扇挥之,贼众大溃。
』谢万尝著白纶巾以见简文帝。」刘尚荣按:「今本《三国志》中无上述记载。
傅注引文略见于《艺文类聚·卷六十七·〈衣冠部·巾帽〉》引《语林》。
又宋·程文简《演繁露·卷八·羽扇》引《语林》:『诸葛武侯与晋宣帝战于渭滨,乘素车,著葛巾,挥白羽扇,指麾三军。
』疑傅注引错书名,《蜀志》当作《语林》也。
《晋书·卷一百·陈敏传》云:『荣以白羽扇麾之,敏众溃散。
』又《晋书·卷六十八·顾荣传》云:『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
』傅注综述大意,文句未能尽从《晋书》。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弟)谢万传〉》:『万著白纶巾,鹤氅裘。
』」龙榆生笺引《晋书·卷六十八·顾荣传》:「广陵相陈敏反,……周圮与荣及甘卓、纪瞻潜谋起兵攻敏。
荣废桥敛舟于南岸,敏率万馀人出,不获济,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又引《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弟)谢万传〉》:「万字万石,才器隽秀,虽器量不及安,而善自炫曜,故早有时誉。
……简文帝作相,闻其名,召为抚军从事中郎。
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
既见,与帝共谈移日。」
谈笑:宋拓《成都西楼帖(清末影印本)》收东坡醉草该词石刻作「笑谈」。
樯(qiáng)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宋拓《成都西楼帖(清末影印本)》收东坡醉草该词石刻作「樯橹」。
《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强虏」下原校:「一作『强虏』」。
灰飞烟灭:傅子立注:「『灰飞烟灭』,《圆觉经》语。
李太白《赤壁歌》:『二龙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初张燕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刘尚荣按:「邵西山《邵氏闻见後录·卷十九》云:『东坡《赤壁词》「灰飞烟灭」之句,《圆觉经》中佛语也。
』张荃翁《贵耳集·卷下》:『李季章奉使北庭,虏馆伴发一语云:「东坡作文,爱用佛书中语。」李答云:「曾记《赤壁》词云:『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所谓『灰飞烟灭『四字,乃《圆觉经》语,云:『火出木烬,灰飞烟灭。
』」北使默无语。
』西山、荃翁之书在《注坡词》後,当係采傅子立之说而有所发挥也。
据《李太白诗集·卷八·赤壁歌送别》,『斗』作『战』,『初张燕』作『张天照』。」
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作者神游于古战场。
傅子立注:「《列子》:『化人曰:「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刘尚荣按:「语见《列子·卷三·周穆王》」
人生:宋拓《成都西楼帖(清末影印本)》收东坡醉草该词石刻作「人生」。
一作『人间』
尊:通“樽”,酒杯。
酹(lèi):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傅注沈钞本误作「醉」,从清钞本、晒蓝本、珍重阁本及诸校本。
又《容斋续笔·卷八·诗词改字》:「向巨源云:『元不伐家有鲁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周郎赤壁」为「孙吴赤壁」,「乱石穿空」为「崩云」,「惊涛拍岸」为「掠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如寄」。
』不知此本今何在也?」後世对于该词异文及句读之争论,多于上述记载有关,特录以备考。
龙榆生笺案:「此从元祐云间本,唯『崩云』二字与山谷所录无异。
汲古刻固作『穿空』、『拍岸』,此又作『裂岸』,亦奇。
愚谓他无足异,只『多情应是』句,当从鲁直写本校正。
又云:『曩见陈伯韬斋头有王壬老读是词校字,改「了」为「与」,伯韬极倾倒。
余笑谓此正是缃绮不解词格之證,即以音调言,亦哑凤也。
』」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公瑾破曹军的赤壁。
乱石林立,好像要穿破天空,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髮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