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其一】
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
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於。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豈不險?歸子念前涂。
凱風負我心,戢枻守窮湖。
高莽眇無界,夏木獨森疏。
誰言客舟遠?近瞻百里餘。
延目識南嶺,空嘆將焉如。
【其二】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
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
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五言組詩。
這兩首詩都是即景抒懷之作。
第一首反復陳説被阻窮湖、急切不能到家的苦惱;第二首進而感嘆行役之苦,幷藉眼前自然景象暗喩仕途的風波險惡,曲折地抒發厭倦官場、懷戀清靜自在的田園生活的情思。
第一首以敍事起興,第二首以議論開篇。
庚子歲:晉安帝隆安四年。
規林:地名,今地不詳。
行行:走著不停。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循:沿著、順著。
計日:算計著日子,即數著天數,表示急切的心情。
舊居:指老家。
一欣:首先感到歡欣的是。
温顔:温和慈祥的容顔。
詩人這裏是指母親。
侍温顔:即侍奉母親。
友於:代指兄弟。
《尙書·君陳》:“孝乎惟孝,友於兄弟。

鼓棹(zhào):划船。
棹,搖船的甲具。
崎曲:同“崎嶇”,本指地面高低不平的樣子,這裏用以比喩處境困難,《史記·燕召公世家》:“燕北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強國之間。

指:顧。
景:日光,指太陽。
限西隅(yǘ):懸在西邊天際,指太陽即將落山。
限,停止;隅,邊遠的地方。
歸子:回家的人,作者自指。
念:擔憂。
前涂:前路,指回家的路程。
涂,同“途”。
凱風:南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

負我心:違背我的心願。
戢(jí):收藏、收斂。
枻(yì):短槳。
窮:謂偏遠。
高莽:高深茂密的草叢。
眇:通“渺”,遼遠。
無界:無邊。
獨:特別,此處有挺拔的意思。
森疏:繁茂扶疏。
瞻:望。
百里餘:指離家的距離。
延目:放眼遠望。
南嶺:指廬山。
詩人的家在廬山腳下。
將:當。
焉如:何往。
這首詩慨嘆行役之苦,思念美好的田園,因而決心辭卻仕途的艱辛,趁著壯年及時歸隱。
行役:指因公務而在外跋涉。
《詩經·魏風·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

一何:多麽。
曠:空闊。
巽(xùn)坎:《周易》中的兩箇卦名,巽代表風,坎代表水。
這裏借指風浪。
難與期:難以預料。
與,符合。
崩浪:滔天巨浪。
聒(guó)天響:響聲震天。
聒,喧擾;長風,大風。
遊:遊宦,在外做官。
所生:這裏指母親和故鄉。
淹:滯留。
茲:此,這裏,指規林。
人間:這裏指世俗官場。
良:實在。
當年:正當年,指壯年。
當:適逢。
詎(jǜ):曾、纔。
潘岳《悼亡詩》:“爾祭詎幾時。

縱心:放縱情懷,不受約束。
【其一】
歸途漫漫行不止,計算日頭盼家園。
將奉慈母我欣歡,還喜能見兄弟面。
搖船蕩槳路艱難。
眼見夕陽落西山。
江山難道不險峻?遊子歸心急似箭。
南風違背我心願,收起船槳困湖邊。
草叢深密望無際,夏木挺拔枝葉繁。
誰説歸舟離家遠?百餘里地在眼前。
縱目遠眺識廬山,空嘆無奈行路難!
【其二】
自古悲嘆行役苦,我今親歷方知之。
天地山川多廣闊,難料風浪驟然起。
滔滔巨浪震天響,大風猛吹不停止。
遊宦日久念故土,爲何滯留身在此!
默想家中園林好,世俗官場當告辭。
人生壯年能多久?放縱情懷不猶疑!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