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 · 齊風 · 載驅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
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濔濔。
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
魯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游敖。
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濔濔。
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
魯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游敖。
《國風·齊風·載驅》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這是一首諷刺齊女文姜與其同父異母兄齊襄公私通的詩歌。
全詩四章,每章四句,主要描寫文姜與齊襄公幽會往來途中的情景。
此詩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並反覆詠歎,烘托出人與物的形神特徵,加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在技巧上純用賦體,不用比興,而婉而多諷,韻味濃厚。
這是一首諷刺齊女文姜與其同父異母兄齊襄公私通的詩歌。
全詩四章,每章四句,主要描寫文姜與齊襄公幽會往來途中的情景。
此詩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並反覆詠歎,烘托出人與物的形神特徵,加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在技巧上純用賦體,不用比興,而婉而多諷,韻味濃厚。
載(zài):發語詞,猶“乃”。
驅:車馬疾走。
薄(bó)薄:象聲詞,形容馬蹄及車輪轉動聲。
一說鞭子策馬聲。
簟(diàn):方紋竹蓆。
一說席作車門。
茀(fú):車簾。
一說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車後。
鞹(kuò):光滑的皮革。
用漆上紅色的獸皮蒙在車廂前面,是周代諸侯所用的車飾,這種規格的車子稱爲“路車”。
魯道:通向魯國的道路。
有蕩:即“蕩蕩”,平坦的樣子。
齊子:指文姜。
發:旦,早晨。
夕:暮,傍晚。
發夕意爲傍晚出發。
驪(lí):黑色馬。
一車四馬,故謂“四驪”。
濟濟:美好貌。
一說即“齊齊”,馬行步調一致。
垂轡(pèi):指馬繮繩鬆弛,彎曲下垂。
濔(nǐ)濔:柔軟的樣子。
一說轡垂貌。
豈(kǎi)弟(tì):天剛亮。
一說快樂而心不在焉貌。
汶(wèn)水:流經齊魯兩國的水名,在今山東中部,又名大汶河。
湯(shāng)湯:水勢浩大貌。
彭彭:行人衆多貌。
翱(áo)翔:猶“逍遙”,指遨遊,自由自在之貌。
滔滔:水流浩蕩。
儦(biāo)儦:衆多貌。
一說行走貌。
遊敖:即“遊遨”,嬉戲,遊樂。
一說形容自得之態。
驅:車馬疾走。
薄(bó)薄:象聲詞,形容馬蹄及車輪轉動聲。
一說鞭子策馬聲。
簟(diàn):方紋竹蓆。
一說席作車門。
茀(fú):車簾。
一說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車後。
鞹(kuò):光滑的皮革。
用漆上紅色的獸皮蒙在車廂前面,是周代諸侯所用的車飾,這種規格的車子稱爲“路車”。
魯道:通向魯國的道路。
有蕩:即“蕩蕩”,平坦的樣子。
齊子:指文姜。
發:旦,早晨。
夕:暮,傍晚。
發夕意爲傍晚出發。
驪(lí):黑色馬。
一車四馬,故謂“四驪”。
濟濟:美好貌。
一說即“齊齊”,馬行步調一致。
垂轡(pèi):指馬繮繩鬆弛,彎曲下垂。
濔(nǐ)濔:柔軟的樣子。
一說轡垂貌。
豈(kǎi)弟(tì):天剛亮。
一說快樂而心不在焉貌。
汶(wèn)水:流經齊魯兩國的水名,在今山東中部,又名大汶河。
湯(shāng)湯:水勢浩大貌。
彭彭:行人衆多貌。
翱(áo)翔:猶“逍遙”,指遨遊,自由自在之貌。
滔滔:水流浩蕩。
儦(biāo)儦:衆多貌。
一說行走貌。
遊敖:即“遊遨”,嬉戲,遊樂。
一說形容自得之態。
馬車奔馳車輪響,竹簾朱簾耀眼亮。
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朝夕任來往。
四馬駕車真齊整,繮繩鬆緩任馳騁。
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樂得心花放。
汶河流水泛波浪,路上行人熙攘攘。
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在此任遊蕩。
汶河流水卷波濤,路上行人如觀潮。
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往來自逍遙。
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朝夕任來往。
四馬駕車真齊整,繮繩鬆緩任馳騁。
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樂得心花放。
汶河流水泛波浪,路上行人熙攘攘。
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在此任遊蕩。
汶河流水卷波濤,路上行人如觀潮。
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往來自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