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紅
採蓮人和採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
夜如何?
有人獨上江樓臥。
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小桃紅·採蓮女》是金末元初散曲作家楊果創作的一組散曲。
此組曲抒寫採蓮女的生活和愛情,格調清新可喜。
第一首小令描寫男女戀情,風情旖旎;第二首寫的是離人的相思之情,用歡樂襯托孤寂的寫法,冷熱相間,悲喜交加,尤爲別緻,風格典雅;第三首描繪女主人公對遠人的懷念,塑造了一個綽約多姿的少婦形象;第四首表達失戀女子的惆悵,前半首回憶當年歡愛的情景,後半首寫如今形單影隻的寂寞愁苦。
越調: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
宮聲的七調叫“宮”,其餘的都叫“調”,故稱調子爲宮調。
隋、唐的燕樂本有二十八調。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僅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等十二種。
小桃紅:越調中常用曲牌名。
煙水:指湖面泛起水氣,縹緲似煙。
微茫:若明若暗,朦朧不清。
蘭舟:形容船的華美,在此指採蓮船。
若耶:即若邪。
浙江紹興縣東南有若耶山,山下有溪叫若耶溪,相傳西施曾浣紗於此,也叫浣紗溪。
三湘:一指湘潭、湘鄉、湘陰三縣,一指瀟湘、蒸湘、灕湘三水。
採蓮歌:梁武帝作樂府《江南弄》七曲,其中一貢名《採蓮曲》,後代仿作者頗多。
這裏泛指我國南方地區婦女採蓮時唱的歌曲。
蘭舟:用木蘭做的船。
這裏泛指裝飾美的小船。
南朝舊曲:指南朝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曲,舊時一向被認爲是亡國之音。
唐人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司馬淚痕多:唐代白居易於元和年間,被貶爲江州司馬,作《琵琶行》以自況,結句說:“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棹:船槳。
這裏作動詞用,猶“劃”。
約:束。
湘裙翠:用湘地絲織品製成的翠綠色裙子。
芙蓉:荷花的別稱。
諧“夫容”,一語雙關。
年時:去年的意思。
西風吹斷迴文錦:以迴文錦的被西風吹斷,暗喻夫婦的離散。
迴文詩,是中國古代雜體詩句,迴環往復讀之俱成文。
相傳始於晉代的傅咸和溫嶠,但他們所作的詩皆不傳。
今所見蘇蕙的《璇璣圖詩》最有名。
蘇蕙是東晉前秦的女詩人。
據《晉書·列女傳》說:竇滔妻蘇氏,名蕙,字若蘭,善屬文。
滔,苻堅時爲秦州剌史,被自徙流沙,蘇多思之,織錦爲《迴文璇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悽惋。

蓼(liǎo):一年生草木植物,花淡綠或淡紅色。
月光籠罩下滿城水波一片迷茫,美人依偎在畫船上清歌淺唱,經常回憶起我們當年水上相逢的模樣。
如今卻如遠隔三湘,望斷雲天空自惆悵。
那位美人笑着說道:“你我相聚就像蓮花一樣,雖然開放的時間短但思念卻很長很長。

採蓮人唱着《採蓮歌》,划着採蓮船駛過楊柳岸。
歡歌笑語響徹兩岸,全然不顧寂靜的夜晚,鴛鴦夢被驚醒,這一夜是怎麼了?原來還有人獨自躺在江樓上,請不要唱令人傷心的歌曲,南朝舊曲,會讓江州司馬淚眼婆娑。
採蓮後撥轉船頭從湖上返回,風兒吹裹着身體翻動着翠綠的湘裙。
忽然聽人彈奏一曲琵琶,竟然淚水漣漣,盼望着遠方的人歸來,可芙蓉花都凋謝了,還是沒有一點兒消息。
夜晚天氣轉涼,有多少鴛鴦、白鷺不是處處雙飛?
碧綠的湖面上籠罩着濃郁的柳陰,人的倒影在清澈的水波中映浸。
經常浮現在記憶裏的是當年在花間的歡樂暢飲。
可是到了今天,彷彿是秋風吹斷了織錦回文詩中的慧心。
只能如同殘夢一般,羨慕那一對鴛鴦雙雙飛去,進入蓼花的深處同棲共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