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 · 秦風 · 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國風·秦風·無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禦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其獨具矯健而爽朗的風格正是秦人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
全詩共三章,採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敘說着將士們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爲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於興師”,磨刀擦槍、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
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禦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其獨具矯健而爽朗的風格正是秦人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
全詩共三章,採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敘說着將士們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爲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於興師”,磨刀擦槍、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
袍:長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
一說指周天子。
於:語助詞。
興師:起兵。
同仇:共同對敵。
澤:通“襗”,內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戰裙。
甲兵:鎧甲與兵器。
行:往。
王:此指秦君。
一說指周天子。
於:語助詞。
興師:起兵。
同仇:共同對敵。
澤:通“襗”,內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戰裙。
甲兵:鎧甲與兵器。
行:往。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你在一起。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你在一起。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
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