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 · 豳風 · 鴟鴞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
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國風·豳風·鴟鴞》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這是一篇用動物寓言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詩歌,詩中描寫母鳥在鴟鴞抓去它的小鳥之後,爲了防禦外來的再次侵害,保護自己的小鳥,不怕辛勞。
全詩四章,每章五句。
通篇以母鳥的口吻,逼真地傳達出既喪愛雛、復遭巢破的鳥禽之傷痛,塑造了一隻雖經災變仍不折不撓重建“家室”的可敬母鳥的形象。
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旬邑縣西南。
鴟(chī)鴞(xiāo):貓頭鷹。
子:指幼鳥。
室:鳥窩。
恩:愛。
《魯詩》作“殷”,盡心之意。
斯:語助詞。
鬻(yù):育。
閔:病。
迨(dài):及,趁着。
徹:通“撤”,取。
桑土:桑根。
《韓詩》作“桑杜”。
綢繆(móu):纏縛,密密纏繞。
牖(yǒu):窗。
戶:門。
女(rǔ):汝。
下民:下面的人。
或:有。
拮(jié)據(jū):手病,此指鳥腳爪勞累。
捋(luō):成把地摘取。
荼(tú):茅草花。
蓄:積蓄。
租(jū):通“苴”,茅草。
卒(cuì)瘏(tú):患病。
卒通“悴”。
室家:指鳥窩。
譙(qiáo)譙:羽毛疏落貌。
翛(xiāo)翛:羽毛枯敝無澤貌。
翹(qiáo)翹:危而不穩貌。
嘵(xiāo)嘵:驚恐的叫聲。
貓頭鷹啊貓頭鷹,你已抓走我小鳥,不要再毀我的巢。
辛辛苦苦來撫育,爲了兒女我心焦。
趁着天晴沒下雨,趕快剝點桑根皮,把那門窗修補好。
現在你們下面人,誰敢把我來欺擾。
我手累得已拘攣,採來野草把窩墊。
我還貯存過冬糧,嘴巴累得滿是傷,窩兒還是不安全。
我的羽毛像枯草,我的尾巴毛稀少。
我的巢兒險又高,風雨之中晃又搖,嚇得只能尖聲叫。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