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 · 時邁
時邁其邦,
昊天其子之,
實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
莫不震疊。
懷柔百神,
及河喬嶽,
允王維後。
明昭有周,
式序在位。
載戢干戈,
載櫜弓矢。
我求懿德,
肆於時夏,
允王保之!
昊天其子之,
實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
莫不震疊。
懷柔百神,
及河喬嶽,
允王維後。
明昭有周,
式序在位。
載戢干戈,
載櫜弓矢。
我求懿德,
肆於時夏,
允王保之!
《周頌·時邁》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是《詩經·周頌》的第八篇。
這是周武王克商後,巡視四方,祭祀山川的樂歌。
詩中歌詠蒼天佑助周王征服四方,周王敬祭山川百神,主張文治,以此來鞏固帝王之業,反映了周人神化先祖,天人合一的觀念。
全詩一章(或分爲二章),共十五句。
“宣威”“佈德”四字概括了此詩主旨。
整首詩短小而精深,層次井然而有序,遣詞古樸而優美。
這是周武王克商後,巡視四方,祭祀山川的樂歌。
詩中歌詠蒼天佑助周王征服四方,周王敬祭山川百神,主張文治,以此來鞏固帝王之業,反映了周人神化先祖,天人合一的觀念。
全詩一章(或分爲二章),共十五句。
“宣威”“佈德”四字概括了此詩主旨。
整首詩短小而精深,層次井然而有序,遣詞古樸而優美。
時:語助詞,一說爲“按時”。
猶言“現時”、“今世”。
邁:林義光《詩經通解》讀爲“萬”,衆多。
邦:國。
此指武王克商後封建的諸侯邦國。
昊(hào)天:蒼天,皇天。
子之:以之爲子,謂使之爲王也。
即視諸侯邦國爲自己的兒子。
實:語助詞。
一說指“實在,的確”。
右:同“佑”,保佑。
序:順,順應。
有周:即周王朝。
有,名詞字頭,無實義。
薄言:猶言“薄然”、“薄焉”,發語詞,有急追之意。
震:震動,指以武力震動威脅。
之:指各諸侯邦國。
震疊:即“震懾”,震驚懾服。
疊,通“懾”,恐懼、畏服。
懷柔:安撫。
懷:來。
柔:安。
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衆神。
此句謂祭祀百神。
及:指祭及。
河:黃河,此指河神。
喬嶽:高山,此指山神。
允:誠然,的確。
王:指周武王。
維:猶“爲”。
後:君。
明昭:猶“昭明”,顯著,此爲發揚光大的意思。
式:發語詞,無實義。
序:順序,依次。
序在位:謂合理安排在位的諸侯。
載:猶“則”,於是,乃。
戢(jí):收藏。
幹,盾。
干戈:泛指兵器。
櫜(gāo):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
此處用爲動詞。
此兩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
我:周人自謂。
懿(yì)德:美德,指文治教化。
肆:施,陳列,謂施行。
時:猶“是”,這、此。
夏:中國。
指周王朝所統治的天下。
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業。
猶言“現時”、“今世”。
邁:林義光《詩經通解》讀爲“萬”,衆多。
邦:國。
此指武王克商後封建的諸侯邦國。
昊(hào)天:蒼天,皇天。
子之:以之爲子,謂使之爲王也。
即視諸侯邦國爲自己的兒子。
實:語助詞。
一說指“實在,的確”。
右:同“佑”,保佑。
序:順,順應。
有周:即周王朝。
有,名詞字頭,無實義。
薄言:猶言“薄然”、“薄焉”,發語詞,有急追之意。
震:震動,指以武力震動威脅。
之:指各諸侯邦國。
震疊:即“震懾”,震驚懾服。
疊,通“懾”,恐懼、畏服。
懷柔:安撫。
懷:來。
柔:安。
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衆神。
此句謂祭祀百神。
及:指祭及。
河:黃河,此指河神。
喬嶽:高山,此指山神。
允:誠然,的確。
王:指周武王。
維:猶“爲”。
後:君。
明昭:猶“昭明”,顯著,此爲發揚光大的意思。
式:發語詞,無實義。
序:順序,依次。
序在位:謂合理安排在位的諸侯。
載:猶“則”,於是,乃。
戢(jí):收藏。
幹,盾。
干戈:泛指兵器。
櫜(gāo):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
此處用爲動詞。
此兩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
我:周人自謂。
懿(yì)德:美德,指文治教化。
肆:施,陳列,謂施行。
時:猶“是”,這、此。
夏:中國。
指周王朝所統治的天下。
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業。
武王各邦去巡視,
皇天視他爲兒子。
佑我大周國興旺,
讓我發兵討紂王,
天下四方皆驚慌。
安撫衆神需祭祀,
山川百神都來享。
萬國主宰是武王!
無比榮光周大邦,
按照次序來封賞。
收起干戈和兵甲,
強弓利箭裝入囊。
講求美好的道德,
遍施中國各地方。
周王永保國興旺!
皇天視他爲兒子。
佑我大周國興旺,
讓我發兵討紂王,
天下四方皆驚慌。
安撫衆神需祭祀,
山川百神都來享。
萬國主宰是武王!
無比榮光周大邦,
按照次序來封賞。
收起干戈和兵甲,
強弓利箭裝入囊。
講求美好的道德,
遍施中國各地方。
周王永保國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