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是漢樂府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
這是第一首,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了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全詩內容深厚,莊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确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歷來被視爲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
當,是對著的意思。
幾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樣痛苦卻漫長。
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
當以,這裏「應當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何以解憂:一作「以何解憂」。
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裏代指酒。
子,對對方的尊稱;
靑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裏指代有學識的人。
衿,古式的衣領。
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靑靑子衿(jīn),悠悠我心」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
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裏用來比喩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
沉吟:原指小聲叨念和思索,這裏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句:出自《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叫的聲音;苹,一作「萍」,艾蒿。
鼓:彈。
何時可掇(duō):什麽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掇,一作「輟(chuò)」,停止。
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麽時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
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駕來訪。
枉,這裏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讌(yàn):通「宴」。
三帀(zā):三周。
帀,周、圈。
何枝可依:一作「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
這裏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面對着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的歲月能有幾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幹,可悲可嘆失去的日月已經很多。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內心憂慮卻不能遺忘,用什麼來消除憂愁?只有用美酒來狂歡。
穿青色衣領的學子,寄託着我悠長思慕之心。
就是因爲渴慕賢才,焦慮吟沉直到如今,
鹿兒嗷嗷鳴叫呼喚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
我有了尊貴的貴賓,更會設宴鼓樂盛情款待。
清明如月的博學賢才,什麼時候被我招來?我的憂慮發自內心,日日夜夜都不會斷絕,
有勞您走過阡陌小路遠道跋涉,枉駕而來致意問候。
久別重逢歡宴暢談,感念您還結記着舊日的恩情。
月兒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烏鵲尋找依託向南而飛。
繞着大樹飛翔三圈,不知可以依歇在哪根樹枝?
大山永遠不會嫌高,大海也永遠不會嫌深。
像周公那樣虛心對待賢才,一定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